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胡志刚 三甲
胡志刚 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神经外科

镰旁脑膜瘤术后静脉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预防

1382人已读

静脉没有瓣膜,且吻合网络解剖变异大,因此静脉损伤后,不同个体预后差异极大,轻者没有明显影响,重者则出现静脉性梗死,故术中判断某一特定静脉损伤后是否会引起严重后果相当困难。总所周知,一些重要静脉,如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大静脉、中央沟静脉,损伤后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果肿瘤和这些静脉关系密切,术前必须行相关检查,并严格评估,以决定手术策略。

静脉性损伤往往和牵拉伤、动脉性损伤、瘤周水肿相混杂,有时很难判断哪些损伤是由静脉损伤引起。综合本组8例患者术后CT资料,静脉性损伤临床表现往往具有滞后性,本组6例患者首次头颅CT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病情变化后复查头颅CT主要表现为静脉引流区域脑组织的严重水肿和散在出血,分布范围较广,甚至远超出术野;虽然牵拉伤也可能会出现脑组织的水肿及出血,但是这些病理表现仅局限于受牵拉的脑组织。静脉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与其病理生理变化有关,静脉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使得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下降,血脑屏障破坏,红细胞外渗,继而静脉压进一步升高,当脑血流量下降到神经元生存所需的最低水平以下时,则继发脑梗死。

影响静脉性梗塞发生的因素有:1.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多见[8];2. 侧枝代偿程度:当静脉损伤后,血流一般可通过侧枝循环代偿,但是如果代偿效果被其他因素削弱,则易发生静脉性梗塞[9];3.脑牵拉:脑牵拉诱发局部淤血,如果压迫时间过长,会形成静脉血栓。Nakase实验发现,相较于单独的静脉堵塞或脑牵拉,二者结合在一起的累积效应更易引起脑缺血脑损伤;因此建议少牵拉或者轻轻牵拉脑组织[8]。甚至有人建议在颅底手术中,结扎桥静脉和切除肿瘤最好分二期进行,以让静脉循环有充分的时间去调整、适应[9]

如何避免术中静脉损伤、术后静脉性梗塞,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1.术前充分评估。术者应当熟悉每一种手术入路中可能遭遇的重要静脉,如翼点入路可能遭遇大脑中浅静脉;颞下入路可能遭遇Labbe静脉、岩上窦及岩上静脉;纵裂入路可能遭遇汇入矢状窦的桥静脉;枕下外侧入路可能遭遇岩静脉、小脑桥脑裂静脉。因此在每一例手术前都应当对这些相关静脉认真评估。目前可用于术前静脉评估的方法很多,如MRI、CTV、MRV、DSA。根据这些检查,基本可明确肿瘤和静脉的位置关系,进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避开重要静脉;有些镰旁脑膜瘤甚至可选择从对侧切除。而对于某些重要静脉已经闭塞或侧枝吻合良好的病例,术中可果断离断,以全切肿瘤;反之,则需可在保留静脉的基础上考虑肿瘤次全切除。如图2所示,在这一例镰幕交界脑膜瘤中,术前CTV显示大脑内静脉已经闭塞,因此术中可直接将其离断,全切肿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2.术中耐心、细致操作。在纵裂入路中,骨瓣前后径尽量大一些,这样在遭遇桥静脉时可从其前后再次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硬膜剪开应当从外向内,因为静脉往往在内侧汇入静脉湖或和硬脑膜粘连,必要时可在静脉两侧残留两条硬膜;术中打开脑池充分释放脑脊液,减少脑组织张力,减轻脑牵拉;在牺牲任何静脉之前,先必须尝试将其游离,解剖静脉周围蛛网膜,或将其从硬膜床上游离,如此可将静脉游离出1-2cm,这样可在保留静脉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必要时,为保留桥静脉,可以吸除少量的非功能区皮层来显露肿瘤[10];如果桥静脉必须离断,尽量在靠近桥静脉汇入硬脑膜处将其结扎,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吻合静脉。

总之,神经外科医生应当充分认识到静脉损伤的严重后果,尽一切可能去避免静脉性梗塞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耐心操作,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处理静脉相关性并发症。


pdf_link
胡志刚
胡志刚 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