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亚敏
陈亚敏 副主任医师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外科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常见症状

2717人已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一般要经过4-5年才趋严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肢体动脉闭塞后血流量减少,肢体缺血而引起的。临床病情的轻重依血管阻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建立程度以及肢体局部有无继发感染、全身情况等而各不相同。

1、疼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基本原因是肢体缺血,如果伴有神经炎或继发感染则疼痛加剧。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轻者休息时消失或减轻,行走或活动后,疼痛浮现或加重,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疼痛剧烈而持续,尤以夜间为甚,形成静息痛,尝使患者屈膝抱足而坐,企图借轻微的静脉充血来增加缺血肢体的供氧量。情绪刺激和受冷均可影响血管的舒缩反应,常可加剧疼痛。

2、发凉和感觉异常

患者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十分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症状。患部体表温度降低,尤以趾(指)端最明显,因神经末梢受缺血影响,患肢趾(指)端最明显,因神经末梢受缺血影响,患肢趾(指)可出现胼胝感、针刺感、麻木或烧灼等感觉异常。

3、皮肤色泽改变

因动脉血,致使皮色异常苍白。在伴有浅层血管张力减低,皮肤变薄者,皮色在苍白的基础上,出现潮红或发绀,当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足背或胫后动脉、尺或桡动脉的搏动,随病变进展而减弱乃至消失。在检查动脉搏动的同时,注意肢体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如在踝、膝、腕部等处有无侧支循环动脉搏动存在。

5、营养障碍

肢体缺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出汗减少或停止;趾背、足背及小腿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小腿周径缩小、肌肉松弛,萎缩;指(趾)皱裂、变细。

6、坏疽和溃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后期因肢体动脉功能不全、失代偿、血运障碍,常发生溃疡或坏疽。溃疡或坏疽可单发,也可同时存在。除肢体严重缺血外,大多数有诱发因素,如失治、误治、外伤、烫伤等。溃疡和坏疽蛮多首先发生于足大拇趾或小趾,由趾端、趾甲旁或趾缝开始,然后逐渐向近端发展。下肢坏疽可及小腿,上肢坏疽很少超过腕关节。坏疽多为干性,以后继发感染而呈湿性。

根据坏疽的范围,临床又可分为3级:

一级坏疽:坏疽范围仅局限于趾(指)部。

二级坏疽:坏疽延及趾跖(指掌)关节及足跖(掌)部。

三级坏疽:坏疽延及足跟、踝关节(掌、背)或踝关节(腕关节)以上。

7、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在小腿或足部浅静脉,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受累浅表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轻度疼痛,急性发作持续2-3周后,症状消退,过一段时间又重复出现,病情可数月或数年而不被患者注意。

8、雷诺综合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受情绪刺激和寒冷后,可出现雷诺综合征的症状,包括指(趾)苍白、发绀继而潮红。

9、缺血性神经炎

局部缺血性神经炎常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严重缺血而发生营养障碍改变的患者,而使神经处于缺氧状态所致。肢体常有触电样、针刺样剧痛,向肢体远端放射,并伴有发痒、麻木、蚁行感或灼烧感等感觉异常,在足部和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麻木区,皮肤感觉,痛觉完全丧失,而且夜间加剧为其特征。


陈亚敏
陈亚敏 副主任医师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