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路玉良 三甲
路玉良 副主任医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科

每日一药——泽泻

2149人已读

中药泽泻来源于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泽”指积水的地方,“泻”指盐碱地,由于此物多生于沼泽边缘斥卤之地,故名。李时珍曰:“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

泽泻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用地下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挖采,洗净,干燥,去除须根及根皮。《典术》记载:“泽泻久服,令人身轻,日行五百里,走水上。”《本草纲目》记载:“久服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由于泽泻生于水中,独茎直上,根出丛叶,不为水困,生机盎然,因此古人谓其“能行水上”,作为行水之品。《图经本草》载:张仲景治杂病心下有支饮苦冒,泽泻汤主之……治伤寒有大小泽泻汤,五苓散辈,皆用泽泻,行利停水为最要。“

泽泻利水渗湿效力强,常见的方剂五苓散中就有泽泻,与茯苓、猪苓配伍淡渗利湿,加之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解表健脾,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六味地黄丸中也有泽泻(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另外,泽泻还可以化湿降浊,对治疗高脂血症有着很好的疗效,可与决明子、何首乌同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路玉良
路玉良 副主任医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