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玉良
副主任医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科
每日一药——白术
1779人已读
中药白术来源于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白指根色,术谓株形,因该植物全株如古篆文“术”,且其根茎断面色白,故名。传统以浙江於潜所产最佳,称之为“於术”,“其有鹤茎甚长,内有朱砂点”。
白术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为“术”,列为上品,但没有白术、苍术之分。至南北朝陶弘景才开始提出术有赤白两种。陶弘景曰:“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不过古时但凡言术者,多指白术。苏颂云:“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直到北宋末年,寇宗爽才将两种术分为白术和苍术,谓:“古方及《本经》止言术,未见分其苍白二种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自此也就有了苍术和白术之名。《本草崇原》载:“凡欲补脾,则用白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不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 品虽有二,实则一也。”白术与苍术的性味,功效应用同中有异,二者均有健脾燥湿的功能,均可用于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的要药,适应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的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明目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夹湿表证,风寒湿痹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