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动静脉畸形是怎么回事
脊髓动静脉畸形(AVM)是由脊髓动静脉血管异常连接,畸形血管团出血、盗血、血栓形成、静脉压力异常增高或直接压迫脊髓引起的一类疾病,占原发脊柱内占位的40%。80%发生于20~60岁。主要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等。
脊髓血管及神经根
85%的患者表现为逐步加重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如持续数月至数年的和逐渐加重的感觉障碍,下肢乏力,如畸形血管出血,可使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新的神经功能障碍。
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MRI及MRA可提示椎管内有无血管性病变,表现为冠状位流空信号及迂曲的血管影,矢状位流空信号呈点状或串珠状,血管迂曲影主要位于脊髓背侧;髓内无异常表现但伴有脊髓水肿者,提示为硬脑膜下髓周动静脉瘘或椎管内入口高压征。脊髓AVM在MRI和MRA上表现为血管影及畸形血管团,可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手术或介入栓塞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我院对这一类疾病的治疗具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分析,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确保手术效果最优化,手术创伤最小化。脊髓AVM选择血管内栓塞加微创外科手术切除;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选择瘘口栓塞治疗或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选择手术治疗,行供血动脉、瘘口及近瘘口的静脉烧灼。手术特别强调微创操作,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患者多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王庆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