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脚麻木乏力且温觉减退,腰椎间盘突出还是椎管内肿瘤?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有一椎管内肿瘤患者,三个月前双脚感觉麻木乏力,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为自己能打球能上班,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不久前,感觉双脚乏力疼痛,需要拄拐行走,于是又到当地的大医院就诊,在医生查体询问下,原来一年前患者泡脚时,就觉察到双脚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捷了,双足对很烫的热水都没太大感觉,最终通过腰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椎管内肿瘤。
为什么两次的检查结果截然不同呢?
原因一
在于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没有腰椎间盘突出高,大家不是很了解,再者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内肿瘤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腰部神经被侵犯,引起腰部疼痛,腿部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原因二
在于检查,虽然CT和MRI都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但是两个还是有很大的区别,CT检查快捷、显示骨结构清楚,但CT纵使扫描到椎管内肿瘤,亦不能显示;MRI检查较为耗时、显示软组织清楚,但在判断椎间盘病变、管内肿物时,MRI更有优势。临床上,MRI是目前最精确的椎管内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大家应该比较了解,但是对于椎管内肿瘤可能因为平时听到的少,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什么是椎管内肿瘤呢?
椎管内肿瘤
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组织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大多数为良性,据统计,发病率在2.5人/10万人左右。
椎管内肿瘤对患者造成的主要危害是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对椎管内的脊髓或神经造成压迫。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根性疼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大小便障碍,甚至瘫痪。
检查出椎管内肿瘤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能神经功能都能恢复吗?
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后,多数时候需要手术干预。然而临床工作中有很多患者已经出现明显的受压,手术指征明确,但或害怕手术,或认为药物、理疗便可等等而拒绝手术。患者们不知道的是,脊髓或神经受到压迫后,如果不能及时给脊髓、神经根减压,压迫会不断加重,可能造成功能受损。而脊髓和神经的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因为神经受压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的话,即便手术也只能保证神经压迫不会进一步加重,已经损伤的神经能否恢复则不一定,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也不一定能改善!
所以,对于大多数的良性椎管内肿瘤,一般建议一经发现尽早手术,最好不要拖太久。
本文是贾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