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关节扭伤后常见的后遗症有哪些?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术语“踝关节外侧韧带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很多人不太重视,认为休息几天就好了,甚至不需要去医院看;有些医生也不太重视,认为拍个片子骨头没问题就行。结果很多人在崴脚后留下后遗症,有些人休息了很长时间还有疼痛、肿胀,有些人后期出现了踝关节的反复扭伤,究竟是什么原因?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踝关节扭伤后常见的后遗症:
一、骨折
如果受伤的暴力非常大或者患者的骨骼强度不足,就可能在扭伤后导致骨折的发生。足踝部扭伤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踝关节骨折、距骨突骨折、跟骨前结节骨折、第5跖骨基底骨折以及Lisfrac损伤等等。严重的骨折错位可能出现明显的肿痛、畸形、不能站立行走等临床症状;但有些骨折的症状隐匿,比如撕脱性骨折、裂缝骨折,更容易被患者或者初诊医生忽视。所以需要仔细鉴别,防止漏诊或者误诊出现后遗症。
二、距骨骨软骨损伤
距骨骨软骨损伤是踝关节扭伤很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往往感到踝部疼痛、肿胀,尤其在长时间行走后,疼痛会更加明显。这种疼痛感以酸痛为主,而不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剧痛,在疾病早期,休息后疼痛感还可以缓解,后期疼痛持续不缓解。还有些病人在踝关节转动时,偶尔会感觉到有摩擦感,就是因为软骨受损后,关节面变得粗糙不平,摩擦力变大。当踝关节反复扭伤,或者出现踝关节慢性不稳定,软骨损伤的概率会非常高。据统计,外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55%,内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98%。
如果软骨损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继发软骨下骨的改变:骨挫伤、骨硬化、骨囊变等等,甚至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等,这时治疗会更加困难。
三、踝关节不稳定
许多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容易遗留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反复发生踝关节的扭伤,最终形成扭伤—不稳—再次扭伤的恶性循环。因不稳定造成的踝关节反复扭伤可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重者可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可分为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功能性不稳定是指主观感觉关节不稳或由于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缺陷而导致的反复发作的症状性踝关节扭伤;机械性不稳定指关节活动度超过生理活动范围,即“关节松弛”。研究认为,功能性不稳与机械性不稳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的共同持续作用最终导致了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定。
如果踝关节扭伤时伤及稳定距下关节的韧带和关节囊,就可能造成距下关节的不稳定,进一步发展为关节软骨的损伤以及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可表现为踝关节下方的疼痛,肿胀,畸形,惧怕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
四、踝部肌腱的损伤
踝关节常见的外翻性扭伤很可能造成外侧腓骨肌腱的损伤,而内翻性扭伤则可能造成胫后肌腱、弹簧韧带等内侧稳定结构的损伤。统计显示,踝关节扭伤后有77%会有腓骨肌腱炎,25%伴有腓骨短肌腱撕裂,54%会出现腓骨肌腱支持带的损伤。腓骨肌腱损伤表现为行走时脚踝外侧下方疼痛、肿胀,外翻时疼痛明显,甚至肌腱脱位、弹响、无法发力。
如果踝关节扭伤时造成腓骨肌腱损伤,可诱发“腓侧籽骨综合症”,表现为足外侧疼痛、可触及质硬骨块,在腓骨肌腱发力时症状加重,症状重时需要行腓侧籽骨切除。
五、跗骨窦综合症
跗骨窦综合征一般多数源自于外伤,常见于踝关节在内翻损伤的时候并发踝关节的旋后损伤,这种情况往往会引发跗骨窦综合征。原因可能与损伤时造成距跟骨间韧带或踝下十字韧带主干的部分断裂有关,损伤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常常表现为在踝关节的前外侧跗骨窦区明显的疼痛和压痛,尤其是踝关节在背伸的时候疼痛感会尤其明显。针对跗骨窦综合征,在外伤以后一定要严格的制动患肢,减少患肢的负重和活动。另外,口服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以及局部的封闭注射,都可以缓解跗骨窦综合症所引发的疼痛。
上面介绍了几种踝关节扭伤的常见并发症,很多问题如果在损伤早期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对踝关节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损伤早期正确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踝关节扭伤的预后。为什么有些人会频频崴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足踝专业组 贾二龙
本文是贾二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