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邓振忠 三甲
邓振忠 主治医师
上海新华医院 肿瘤科

血吸虫肠病和肝病的诊断

3473人已读

虽然我国的血吸虫防治取得重大进展,临床上基本上很少碰到早期病变,但是慢性及发展到晚期的血吸虫肠病和肝病仍偶尔可见。

虫卵大量沉积在肠道和肝脏后引起炎性细胞浸润,逐渐生成上皮样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形成肉芽肿及疤痕,这是发生慢性血吸虫肝、肠病变的根本原因。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在肝脏渐成假结核结节及纤维性结节,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汇管区尤为明显,故血吸虫肝硬化又称为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

血吸虫<!--HAODF:8:ganyinghua-->肝硬化<!--HAODF:/8:ganyinghua-->.jpg

https://www.niid.go.jp/niid/ja/home/392-encyclopedia/413-schistosoma.html源自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致病原是血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尤其是虫卵对人的危害最显著。虫卵多沉着在左半结肠(降结肠和直乙状结肠)。

故肠镜下可见直乙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特征性的颗粒状细小的黄斑(可能是钙化或者未钙化的虫卵结节沉积),进一步肠黏膜多点活检。

结肠黄色斑.png

http://www.midb.jp/db/jp/disp.php?gid=7210源自九州がんセンター

病理可见急性期的充血水肿,慢性期则黏膜苍白、肥厚及瘢痕形成,各期均可见典型的小结、小斑。

金标准是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孵出毛蚴。但轻度感染者,晚期患者及治疗未愈者,检出率低,可进一步行环卵沉淀反应试验、尾蚴膜反应、虫卵抗原间接血凝试验、血吸虫循环抗原(CAg)等免疫学检查。

邓振忠
邓振忠 主治医师
上海新华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