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综合征如何应对
手足综合征(HFS),又称掌足红肿触痛(PPE)综合征,是由某些特定的化疗药物导致的剂量限制性的局部皮肤毒性反应。
HFS 主要表现为:
手足部感觉异常:麻木、迟钝、疼痛;
手足掌面、趾面出现红斑、肿胀、皲裂和色素沉着,逐渐发展为灼热感;
痛觉温度觉减退;
指甲的毒性:指(趾)甲变色、脱落以及甲背沟条变形,甚至局部感染溃烂等。
▌易导致 HFS 的药物
化疗药:脂质体阿霉素、卡培他滨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阿糖胞苷、长春瑞滨和多西他赛等;
分子靶向治疗药: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和阿帕替尼等。
▌发生机制
目前对手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其主要病理改变概括为:
基底角化细胞空泡变性;
真皮血管淋巴细胞浸润;
角质化细胞凋亡;
皮肤水肿。
此外,有研究表明多柔比星脂质体(PLD)导致 HFS 的机制是 PLD 在血液中循环时间延长。角质层富含铜离子,PLD 与铜离子反应,激发氧应激反应,产生活性氧簇(ROS),可以直接破坏周围皮肤组织,介导释放白介素等更多种炎性因子,使皮肤细胞处于炎性状态,导致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升高,皮肤发红、发热、肿胀等 HFS 症状。
▌不良反应分级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NCI 分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分级标准 ▌处理方法 一般处理:避免手足局部摩擦;注意保暖, 温水洗浴, 避免冷水刺激;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日光暴晒;饮食清淡,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COX-2 抑制剂:研究表明在使用希罗达进行化疗的同时加用塞来昔布, 可明确降低 HFS 的发病率。同时许多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也发现 COX-2 抑制剂具有抗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但是也应警惕 COX-2 抑制剂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维生素 B6:有研究发现维生素 B6 可以治疗或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 HFS。但是文献汇总系统评价发现,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使用维生素 B6 可以预防化疗药物导致的 HFS。 维生素 E:维生素 E 是脂溶性抗氧化剂,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可以预防脂类的过氧化。有相关报道提示局部和全身使用维生素 E(300 mg/d)防治 HFS。 停药或者减量:HFS 是剂量依赖性毒性反应, 其发生与化疗药物剂量呈正相关。临床上, 当患者出现Ⅱ级及以上症状时, 应考虑停止化疗或减量化疗药物。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 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生活状态、实验室指标进行调整, 以达到适应患者个体化需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