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新生儿耳聋却筛查漏诊?
为什么新生儿耳聋却筛查漏诊?
小孩出生时做了耳声发射筛查说正常,可过了一岁还不会发音, 父母焦急,经大医院检查才确诊得了双耳先天性耳聋,为了将来孩子不变聋哑, 得赶紧做手术。
为什么患了新生儿耳聋却筛查漏诊? 目前听力评价方法分两种:生理学手段 和行为学手段。
行为观察法是唯一真正的听力测试法,由于新生儿至6个月内的小婴儿对声音作出的行为反应缺少可靠性,不能对听力损害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对该年龄组的小儿只能采用生理学手段进行听力评价。目前被公认且可操作的两种方法是听觉脑干反应(ABRs )及耳声发射(OAEs )。
耳声发射是间接测试耳蜗内毛细胞功能,对耳蜗功能状况直接评估.检查感音性听损伤,不能检出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异常,且易受新生儿测试时状态,外耳道胎脂堵塞和中耳羊水潴留的影响,所以单纯依赖OAE检查结果将会使部分存在中枢性听损伤的患儿漏诊或产生假阳性。
听觉脑干反应是反映耳蜗、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到大脑皮层的活动,对整个听觉通路的检查。OAE正常, ABRs异常提示蜗后病变, 感音神经性聋,即是听神经病变、脑干神经病变或脑干传递功能缺陷。 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特别低龄儿,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和多样,仅用单一测听技术难免出现判断错误。尤其在听力重度受损(可能是蜗性病变或是听神经、中枢神经性病变) ABRs各波分化差变异大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误差出现。临床上ABRs 和OAEs应同时作为测试听力两项基本无创客观的筛查手段。
6个月到1岁正是小婴儿呀呀学语时,也是发现听损伤最佳干预时期,早干预对神经元发育至关重要,可使患儿社交能力及听觉发育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小儿听力损伤须在出生后3个月内被确认。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为生后3天或3天以上,可减低假阳性率,而受过重症监护的婴幼儿在出院前进行筛查,都要进行复筛,即使已经通过复查,也应在3周岁前每6个月进行一次听力监测。因为有10%~20%的儿童听损伤为获得性或进展性,因此只进行新生儿筛查会使部分听损伤患儿漏诊。
孙恺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广东省残疾评定医师。主要专业技术方向耳科学,硕士期间从事耳颞骨解剖研究及鼻咽癌放疗损伤机制研究。工作期间主持及参与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曾先后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对周围性面瘫、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等耳侧颅底疑难疾病的治疗深入学习。
擅长
微创耳内镜中耳炎手术,微创耳前瘘管手术,小儿鼾症微创等离子手术,腮腺良恶性肿物切除及面神经修复手术。
(1)采用微创耳内镜技术治疗中耳炎鼓膜穿孔、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听骨链病变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无瘢痕、病灶清除彻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微创耳前瘘管手术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利用微创切口和美容缝合技术,尽量减少面部瘢痕,避免术后拆线带来的不适。
(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或先天性胆脂瘤伴腺样体肥大,通过微创等离子手术及微创耳内镜手术一次解决多种问题,减少多次麻醉痛苦。
(4)腮腺良恶性肿物切除手术及面神经修复手术,保留面神经功能,减少面瘫风险。
专业特长:
(1)鼓膜穿孔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微创耳内镜手术
(2)先天性胆脂瘤及局限性胆脂瘤微创耳内镜手术
(3)耳硬化症及听骨链重建微创耳内镜手术
(4)微创耳前瘘管及耳周肿物手术
(5)腮腺良恶性肿物切除手术及面神经修复重建手术
(6)儿童腺样体肥大微创等离子手术
(7)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及助听器验配
在耳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熟悉各种类型中耳炎、听力障碍、面神经疾病、突发性耳聋、颞骨肿瘤及侧颅底肿瘤的诊治,擅长微创耳内镜手术。微创耳内镜技术充分显露鼓室内结构,减少病灶残留的可能,避免广泛乳突骨质切除,更好保护中耳原有解剖结构,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学术任职:
(1)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科普专委会委员
(2)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耳内镜专委会委员
(3)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委会委员
(4)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开诊时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门诊四楼耳医学中心,耳科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五全天。
想了解更多关于耳科疾病及微创治疗相关内容,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孙恺医师:1.公众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预约挂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门诊—孙恺;2.好大夫平台留言或电话咨询。
本文是孙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