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罕见的不宁腿综合征其实并不少见

发表者:刘思兰 人已读

最近在疼痛门诊中,来了好几位患者,均是抱怨晚上休息后双下肢不适,蚁行感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这类病有个统一的名字,叫不宁腿综合征,治疗方法以口服药物为主,疼痛科有些特效的治疗方式,比如星状神经节阻滞,触发点刺激,交感神经阻滞以及中医微针等,取得不错的效果!给大家普及一下这种病的知识

1598496692.png

不安腿综合征最早由Thomas Willis描述,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因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或安静休息时出现双侧下肢特别是小腿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可因活动而减轻,患者往往被迫活动下肢以减轻症状从而得名。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本病的患病率为2.5%~11.5%。国内目前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较少。2015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不安腿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19%,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2.7%和1.7%。同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上海市农村地区的调查显示成人不安腿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39%,女性高于男性,为1.90%和0.89%。



不安腿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具有遗传性,约65%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现年龄分界线为26.3岁。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病因有多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铁缺乏、内源性阿片释放、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等多种假说。


不安腿综合征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人发病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


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夜间睡眠中或安静状态时患者出现下肢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肢体表面或肌肉深部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其标志性症状是感觉普遍令人不快或异样不适的、有迫使患者产生活动双腿(偶尔是双臂)的冲动。症状在休息或夜间时出现或加重,入睡前或夜间尤为突出,活动肢体后可短暂缓解。这种感觉通常发生在双腿深部、膝与踝之间的小腿。患者可能难以表述这种感觉,主观描述可能多种多样且易受到暗示。例如,蚁行感、蠕动感、烧灼感、针刺感、沉胀感、麻刺感、异样不适、肌肉痉挛、拉扯感、触电感、肌肉紧张感、酸痛、瘙痒或紧箍感等,以蚁行感和蠕动感等非疼痛性不适感最为常见,但也有15%~20%的患者抱怨存在疼痛。





绝大多数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良好,但在长期应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弹或使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反弹多出现在清晨,随着夜间所服药物在体内的清除,清晨时患者的腿部活动增加,不安腿综合征症状较未用药时为重,它的发生与药物的半衰期有关,相当于一个撤药反应。而症状加重是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在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副作用。早在 1996 年,Allen等报道不安腿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其症状较用药前更严重,受累部位可扩展至上肢、躯干甚至面部,用药后的药物疗效减退、有效时间缩短,症状发作时间提前(一般情况下,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多于夜间发生,而症状加重时,发作时间可提前到下午),发作更快,从静息至出现症状的时间更短。其中症状发作时间提前最为常见。症状加重最常见于不安腿综合征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但其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症状的基线严重程度无关,而与所用的多巴胺能药物的种类、用药的时间、剂量有关。一般来说,应用左旋多巴者比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培高利特、罗匹尼罗等)者更易出现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用药时间越长、剂量越大,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的发生率越高。而单次给药,小剂量多次给药可降低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的发生率。出现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者,停止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后可减轻症状,而轻微的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者可以通过给药方式的改变(如增加给药次数等)解决。对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的处理目前尚无明确的指南。非多巴胺能药物的应用是否也可能导致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加重,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本病呈慢性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病程中症状波动明显,多为良性经过。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加重或缓解-复发。有时病情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温暖季节易加重。症状轻微者常无须药物治疗,而需要连续性的药物干预的患者年龄多大于50岁。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病情的进展及预后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某些妊娠导致不安腿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于分娩后症状消失,缺铁性贫血患者纠正缺铁后症状改善,预后好,而肿瘤所致者预后不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