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
尿失禁,详细一点叫“控尿功能障碍”,通俗一点叫“膀胱内的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现实一点叫“医生,我走在路上好好的,突然就想小便,然后它就流出来了,我憋都憋不住,怎么办?”。尿失禁,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很多患者术前最担心出现的情况之一,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为了减轻症状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关于它的讨论时至2020年仍是学术领域、实际手术操作领域、术后生活质量领域最热的话题。
尿失禁真的这么可怕吗?也未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后病人数据来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患者的控尿功能均会逐步恢复,在术后3个月的时候多数患者不再需要穿尿布。恢复不佳的患者,往往具有高龄,巨大前列腺或盆底肌群薄弱等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面对,从而明显提升疗效。
保留功能的手术与个体化锻炼结合,同时注重病人心理安慰:
江苏吴江陈先生已经78岁高龄了,享受着天伦之乐,在家上网冲浪看新闻,在外散步聊天下棋。唯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排尿不太顺畅,夜里往往要起来3-4次,睡眠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家人的督促下,陈先生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很让人意外,问题出在了前列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前列腺增生明显,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4。这可把陈先生急坏了,赶紧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然后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这次来就诊,陈先生可是带着疑问来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术后尿失禁的问题:1)我年纪这么大了,术后尿失禁情况会不会恢复的不好?2)我前列腺非常大,会不会增加手术难度?3)对于疾病控制的焦虑和对于术后功能的影响已经导致我失眠多日,怎么解决这块心病?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泌尿外科首席专家叶定伟和他的团队与陈先生做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和术前准备。叶定伟教授在手术前和陈先生说:“陈老伯,我们给你做了盆底功能的检测,发现你虽然年纪大,但是盆底功能比较健全,而且能够完成我们要求的一些动作。手术过程中呢,我们也会保护你盆底的那些关键结构。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有基础,再配合一些术后锻炼,控尿功能肯定能恢复!”打消了他的顾虑之后,叶教授给他做了微创手术:最新一代机器人辅助下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很顺利,肿瘤切缘阴性,控尿功能经过适当锻炼,在一个半月的时候就已经明显改善。陈先生回忆起来,对那天的谈话仍记忆犹新,他说:“手术技术我是完全相信医生的,有的时候心理那一关反而最难过,叶教授和他的团队帮助我下了决心,非常感谢!”。
功能的保护需要时间沉淀:
然而仅仅靠沟通和锻炼就能改善控尿功能吗?答案是否定的。术后3个月多数的患者达到控尿功能恢复和一个泌尿外科科室多年的手术技术的打磨和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叶定伟教授介绍:“我早在90年代出国进修,那时国内还鲜有人会做标准的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将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技术带回国后,2002年开始开展这项技术。最初手术出血多,尿失禁比例高且严重。为啥在国外看美国专家手术出血少,尿失禁比例较少呢?后来悟出:欧美人骨盆解剖和中国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骨盆就想脸盆一样,所以手术的时候医生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宽敞,而中国人的骨盆像坐式抽水马桶,前列腺位于马桶的最深处,空间非常狭小。完全套用美国专家的术式并不适用于中国病人。需要摸索出适合国人骨盆解剖特点的术式和器械。”
近20年来时间沉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叶定伟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摸索总结出适合国人手术方式,既完整切除肿瘤,又保护控尿功能,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心病,总体疗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术式个体化很重要:
叶定伟教授说,前列腺癌根治术发展至今,手术技术有了明显提升。即使这样也要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个体化手术,不能千人一方。比如根据病人年龄和基础疾病情况、前列腺癌具体病情、术前盆腔功能和性功能评估情况以及手术当中实际发现的情况,在干净切除肿瘤前提下,个体化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保留血管神经、耻骨悬吊缝合,加固盆底结构,减少膀胱张力,最大化保留膀胱颈结构等多种方式保护控尿功能,术后个体化针对性进行尿控康复和用药。
最大化保留控尿功能的手术已是常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创办至今,手术宗旨始终是肿瘤控制与功能恢复并存。2019年全年前列腺恶性肿瘤手术数量超1000台,位列上海市第一名。叶定伟教授个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量已超过4000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这里的医生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
本文是叶定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