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于晓辉 三甲
于晓辉 主任医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ADHD药物治疗前必读

3652人已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

ADHD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我国的患病率为6.26%,即一个40人的班级中就有2-3名患儿。

他们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及与环境不相适宜的活动过度或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抽动症、对立违抗甚至品行障碍、焦虑及抑郁等情绪问题等。


ADHD的不良影响



ADHD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社交和生活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如未经治疗,70%会持续到成人,预后不佳。


640.webp.jpg


ADHD最有效治疗方案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多模式的长程治疗是最有效的即家庭、学校、医院组成协作联盟,根据每个孩子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合理选择并长期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和个体化教育项目等。


单独药物治疗有效;单独行为矫正治疗效果有限;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结合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联合干预可以取得最为满意的疗效。


对学龄期ADHD儿童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而这也正是家长最担忧、最顾虑重重的一种方式。


国内最常用一线药物



兴奋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专注达)

非兴奋剂: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择思达)


药物治疗的效果



1.注意力、认知能力的提高

患儿的持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度、短期记忆等逐渐好转,认知能力提高,对枯燥乏味的科目逐渐产生兴趣与动机,改善学业任务的完成度。


2.行为变化

活动量明显减少,冲动性和兴奋度降低、上课时插话接话现象减少,下课时能保持安静,不制造危险,不大声喧哗。


3.人际关系上的好转

对家长和老师指示的依从性好转,对挫折的容忍度增强,能够开始接受并执行周围人的建议,和同学的冲突减少,更容易被接纳。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可能会产生副作用,ADHD药物也不例外。当家长看到药物说明书中长长的不良反应的内容时,通常会头皮发麻、手脚冰凉,有的人就因此而弃疗。


1.常见副作用

兴奋剂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疲劳、食欲减退、眩晕和心境不稳等。

非兴奋剂类:食欲下降、失眠、口干、恶心、体重下降、头痛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无危险性的,坚持服药1-2周、长的1-2个月后,可逐渐耐受、减轻至消失。


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但需多观察孩子的服药后反应,尤其当这些副作用让孩子觉得很不适,甚至影响了日常学习生活时,应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整药物服用的时间或方法、药量、药物剂型,或更换药物等帮助减轻不良反应。


640.webp (1).jpg

切记:不可因初期的副作用而慌乱不安、因噎废食、自行停药


2.罕见且严重副作用


心脏相关问题,幻觉和兴奋躁动,自杀想法,肝功能异常。


为尽量避免出现,一定要在用药前全面评估、详细检查,用药期间定期复诊。


如果孩子头晕、心悸或心慌明显、胸口疼痛、呼吸急促,极为兴奋躁动,出现幻觉、或情绪极其低落,或提及自杀的想法;瘙痒,右上腹疼痛,或难以解释的流感样症状,尿色加深,皮肤或眼睛巩膜变黄,请尽快就医。



药物会依赖成瘾吗?


>>>不会!


家长会极为担心兴奋剂类药物成瘾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兴奋剂类药物并不增加ADHD儿童药物滥用的风险。相反,越早使用药物治疗,其成年后物质滥用的发生率越低。


药物能治愈ADHD吗?


>>>不能!


ADHD需长期治疗,约1/3到青少年期症状减轻,1/3到成年期症状减轻,另1/3需终生服药。


停药时机需患儿、家长、教师、医生共同讨论决定。


就像戴眼镜矫正视力一样,药物治疗不能改变孩子的特性,只能改善缓解症状。


药物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具有保护作用能帮助患儿做好每天的事情,减轻疾病的痛苦以及给个人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成就更好的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感。

于晓辉
于晓辉 主任医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