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说金银花
金银花又叫忍冬花、银花、双花。
最早记载金银花的是《苏沈良方》:“四月开花,极芬,香闻数步,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一名金银花。花开曳蕊数茎如丝,故一名老翁须,一名金钗股。”
《本草纲目》将金银花列在“忍冬”条目中,忍冬释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因此花入药称金银花,藤入药叫忍冬藤。
《名医别录》记载:“忍冬,味甘,温,无毒.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滇南本草》云:“金银花,味苦,性寒。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疬。藤能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将花与藤的功用分而论之,使花的应用更为明确。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民间有“金花间银蕊 草药抵万金”之说。
含有金银花的药方特别常见,如《温病条辨》的“银翘散”,金银花与连翘、薄荷配伍,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再如大家熟知的中成药,银翘解毒丸、VC银翘片、银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银柴冲剂,以及连花清瘟、金花清感中,大部分以金银花为君药,取“主热毒”、“解瘟疫”之效。
最新的中国研究团队成果发表证实:金银花汤剂还可起到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
外科疮疡病,消火热之毒,必用金银花。陈士铎说:“疮病一门,舍此味无二品也。”
仙方活命饮被称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方中以金银花为君药,金银花、陈皮各三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乃止痛消毒之良剂。
五味消毒饮出自《外科心法要诀.疔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发汗灵。以金银花为君药主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
《石室秘录.奇治法》中记有:“如人有头角生疮,当日即头重如山,第二日即变青紫,第三日青至身上即死……初起之时,速以金银花一斤煎汤,饮之数十碗……再用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元参三两煎汤,日用一剂,七日仍服,疮口始能收敛而愈。脚大指生疽,亦多不救,亦可以此法治之。”重用金银花量至一斤,药少量大力专,起死于顷刻。后人称“四妙勇安汤”,多用于治疗脱疽之热毒炽盛者。我科名老中医石晶华临床经验代表方剂脉通灵合剂中,也是以金银花为君药,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
金银花不只用于内外科疾病热毒证的治疗,据说慈禧太后还把密县金银花视为延年益寿的宫廷珍品。
《金氏药帖》记载,用金银花的花、叶和藤蒸馏取露,称为金银花露,其“气味清芬,干凉润口”,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再如凉茶的制作,也多加入金银花,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
金银花
香
一朵如霜一朵黄
金银灿
富丽满庭芳
本文是韩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