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坤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七旬老人得了食管癌和前列腺癌,还合并多种严重疾病,原本已打算放弃治疗……

发表者:乔坤 人已读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乔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乔坤






如果有一天你得了癌症

你会勇敢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治疗吗?

如果你同时得了两种癌症

还有多种其他严重疾病

你还能坚持下去吗?


最近,就有这么一位老人

用他的坚持和乐观

告诉人们:一切皆有可能!

70岁老人身患两种癌症

原本已打算放弃治疗


2020年,对于年过七旬的陈先生来说,可以说是人生中最低潮的一年。


陈老原本就有20年的高血压病史,还患有前列腺癌、腔隙性脑梗塞、双肾积水、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高钾血症、双下肢静脉曲张、营养不良等,可以说一身都是毛病。今年,一直在吃药控制的陈老,又出现了没法吃饭、吞咽困难,去医院一查,居然是食管中下段恶性肿瘤



陈老一看自己又添了一个大病,说什么也不想拖累子女,坚决不肯手术。


“我不想手术,别到时候人财两空。”


对于生死,陈老早已看开,一辈子辛苦过来的他,不想因为自己,害得子女“人财两空”。


但是,家人并不想放弃,为他看病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乔坤主任也不想放弃,一直鼓励陈老。


“爸,医生护士都在帮你,做子女的也有能力帮你,我们还是积极治疗吧。”


“如果不做治疗,就没机会,做了治疗,还有很大希望。”


在所有人的鼓励和支持下,陈老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陈老答应了,

医院却并没有立即安排手术

这是为什么呢?

患者身体条件差 不允许手术

医生:每天步行锻炼


原来,由于陈老本身有各种严重疾病,根本不具备立即手术的条件。刚入院时,老人家是坐着轮椅来的,几天没进食,没法走路,身体非常虚弱


“入院评估显示心、肺、肾功能不全,加上多发淋巴转移可能,这时进行手术术中麻醉风险很大,术后也容易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长期预后也不好。”


对此,乔坤团队特地对陈老安排了术前的呼吸功能训练,鼓励他多锻炼,每天间断的进行体力训练,主要以从慢到快的步行锻炼为主,同时在营养方面做针对性补充。定期复测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锻炼的成效。


“手术前,医生叫我爸爸每天要做步行锻炼,本来还有爬楼梯,由于我爸膝盖关节有问题,所以没做。”


乔坤团队经过详细讨论,认为合并症多、心肺功能弱是主要的拦路虎,而“围术期外科之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为老人家保驾护航,降低围术期风险,赢得手术康复机会。


和患者家属商定后,乔坤团队拿出了治疗方案:决定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同步进行营养支持、术前预康复锻炼,待肿瘤缩小、体力增强后,再行手术切除。


术前需先化疗,然而化疗药物容易导致骨髓抑制,对肝、肾功能有影响,陈老本身就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这些问题都拦在医生面前。为此,乔坤团队选用肾毒性较小的药物为陈老化疗,同时动态监测血常规、肾功能等内环境指标变化,并控制好血压、调节好血脂,继续服用抗前列腺癌药物等。


每天需要服用一大把药,身体本来就不好的陈老,心情自然更不好。陈老觉得,自己已经活到70多岁,不想再给子女添麻烦。但乔坤主任团队的术前准备,不只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


一方面,给陈老加用了口服营养补充,另一方面开展心理辅导,陪伴引导他锻炼身体,鼓励陈老积极面对疾病。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陪伴、鼓励下,陈老拿出了他的坚韧劲。


每天,他都会写下自己的住院日记,上面记录了自己走了多少米,吃了哪些药,做了什么治疗等。坚持锻炼的他,成了医院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陈老都在变强,都为手术做好了准备。


“两个周期后,我们评估患者的肿瘤较前缩小,营养状况、体能明显优于入院时。六分钟步行试验可以走400米,是很大的进步。”


术前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手术相当成功


7月31日,经过两个月的术前准备,陈老终于可以手术了。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不是流行快速康复吗,为什么术前准备要两个月之久呢?


乔坤表示,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日间手术的兴起,患者和家属甚至一些医生,都希望所有患者术后都可以快速康复出院,但这是不现实的。


“并不是所有的手术患者都可以采用激进的管理办法。”


比如,对于一名需要进行早期肺癌、食管癌手术40岁的中年人来说,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没问题;如果是情况复杂的病人,比如年纪大或有慢性病,若对手术和高风险性并发症准备不充分的话,很可能导致术后出现并发症,住院期延长,费用显著增加


所以,陈老在术前做了两个月的准备,就是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康复。


当天, 陈老被送入手术室做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创伤应激反应,胸外科专家根据陈老病情选用了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下的国际主流微创手术方式,麻醉科医师选用短效和副作用小的麻醉药物,严格控制输注液体量,减少术后副反应。为减少术野暴露导致的体温过低,贴心的护士还在旁边用暖风机持续吹暖气保持正常体温


“将以患者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每个细节,当天手术非常成功。”


乔坤介绍,食管癌术后患者常常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影响排痰和肺部通气,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长时间卧床也会导致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当天回病房,医护人员就指导陈老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术后第一天早上,陈老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术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避免长时间禁食导致肠粘膜萎缩。由于陈老肾功能衰竭、慢性肾性贫血,术后严格控制出入量,并把24小时液体分摊到每个小时,减轻心脏负担。之后,循序渐进开始经口进食,很快就停用肠外营养液。


乔坤介绍,术后康复阶段,医院安排物理治疗师引导陈老进行各种咳嗽训练、早期肢体活动等训练,帮助陈老增加胸廓扩张度、提高咳嗽效力,促进身体康复。


出院前,医护人员还为陈老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运动康复计划,便于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身体机能。


对于陈老的康复情况,女儿陈女士感到很欣慰。


“复查情况比较好,家人按照医生的要求在负责他的营养、康复。现在出院了,乔主任还每周跟进我爸爸的情况,很感谢他。”


围术期管理:从“病”到“人”的转变

病人也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原本不能手术的体弱患者,通过精细的围术期管理,顺利进行了新辅助化疗、微创手术,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充分体现了“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的围术期管理理念


如今,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外科治疗关注的重心发生了从“病”到“人”的转变


“孤立地看待与解决病灶,并不能给予病人最大的获益,病人本身也应是疾病治疗的参与者。”


国外将外科医师、麻醉师以及病人共同参与,涵盖术前、术中、术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的治疗模式称为“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从一个疾病或一群病人的整体出发,将术前、术中、术后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使病人从外科手术中获得最大收益


乔坤介绍,这是一个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涵盖了术前预康复、ERAS加速康复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更加宽泛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新的围手术期处理理念。


“ERAS仍有局限,它所涉及的范围仅在手术前后短期内,针对的是相对健康的人群,对于合并症多、体质弱的患者不适合。”


围手术期医学理念更强调识别并优化术前机体状况较差的病人,以达到ERAS的实施要求,术后获得早期康复,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是ERAS技术与理念的延伸,也是ERAS推广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围手术期医学这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的新兴治疗模式代表了未来外科的发展方向。


乔坤介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十年来团队一直跟踪国际前沿进展,对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理念及时引进、消化、吸收,用于临床,取得很好的效果。


被陈老的表情包治愈了吗?

-End -





学术支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 乔坤

编辑:肺常棒 王帆




本文是乔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