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我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别这么大

发表者:张海生 人已读

为什么我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别这么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张海生

我在门诊中经常接到一些青少年的来访,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问题都与他们的家庭教养环境有关。我也常常听到家长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别这么大?“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家庭养育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养育模式”的概念,她将父母类型和养育模式分成了四类,并将这四个类型在两个维度的坐标中测量并标注出来。她的这张“坐标图”非常著名(如下图)。图中纵向的坐标,指的是父母对孩子“要求”的维度,上方是“要求高”,下方是“要求低”;横向的坐标,指的是父母对孩子“接纳”的维度,向左是“接纳度低”,向右是“接纳度高”。

要求:指的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管制,或对孩子成熟度的要求。

接纳:指的是父母对孩子情感和发展需要的敏感和接受度。

在这个坐标图中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四种家庭养育类型,它们分别是:

独裁型(左上):要求高,接纳低

放纵型(右下):要求低,接纳高

忽视型(左下):要求低,接纳低

权威型(右上:要求高,接纳高

您是哪一种养育类型呢?这四种不同的养育类型会对孩子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影响呢?

图片1.png

独裁型:要求高,接纳低

这类父母的养育特征是:缺乏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需要和感受,要求孩子必须遵从父母,不接受民主的商议对孩子的行为、纪律、管教、要求非常严格,有很高的期许。

图片2.png

这一类父母养育出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情绪焦虑、封闭自己、不快乐、有自卑感。

他们和同伴相处时,缺乏社交技能,容易出现敌意和受挫感。

有独裁型父母的男孩,常常会充满了愤怒,有反社会行为的倾向性。

女孩往往是依赖性很强,缺乏探索和挑战的动力。

这些孩子成年以后酗酒或者其他不良习惯成瘾的几率很大。

“放纵型”:要求低,接纳高

“放纵型”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征是,他们对孩子很温暖、很接纳、很有爱,但是不太管教孩子的行为,避免和孩子的冲突,他们不设置应有的规则,往往放任和容忍孩子去做与自己年龄特征不符的决策。

图片3.png

这类父母养育出的孩子,做事冲动、行为幼稚,比同龄孩子更不成熟,社交技能差。

当他们面前出现规则或者权威,他们往往随着性子不乐意遵守,无视并且反抗。

他们对他人有许多自我中心的要求,也很依赖于成人。

这些孩子的专注力和耐性都很低,在学校中往往因为缺乏自制力而学习成绩比较落后。

他们在成年之后,往往很难获得学业和工作上的成就。

“忽视型”:要求低,接纳低

“忽视型”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亲子互动很少,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缺乏关注和反馈,他们对孩子容易流露出厌烦、冷漠和不愿搭理的态度。

图片4.png

这种养育方式,会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就开始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婴幼儿的依恋关系、认知能力、情商和社交技能的发展,都会因此受到重重阻碍。

他们的孩子会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缺乏兴趣,他们情感冷漠、孤僻、忧郁、愤怒,也很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倾向。

他们在成年后,酗酒、不良习惯成瘾和自杀率都很高。

“权威型”:要求高,接纳高

权威型养育是唯一积极有效的养育方式。这类父母的养育方式是理性且民主的。

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很接纳,他们温暖、充满爱、对孩子情感和需要都积极回应,很重视倾听和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家庭中一起做出决策。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他们对孩子的行为有清晰的规则,有坚定的管教,对孩子的表现有高期待。这是一种对孩子的生活与成长高度参与和控制,但情感上又偏向于接纳和温暖的养育方式。权威型的父母也很善于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自我调整。

图片5.png

“权威型”养育方式下的孩子体现出更快乐的状态,有很高的自信心,很好的情商和社交技能。他们能够为父母和他人着想,并且有正义感。他们对于不同特征的人群、对弱势群体更容忍。他们自制力强、忍耐度高,有更好的学业成就,乐于接受挑战。

“权威型”养育下的女孩更加具有独立精神。

而男孩更善于团队协作。

他们成年以后,也更容易成功,有更好的社会地位。

小结

在鲍姆林德的“家庭养育方式”的理论提出的几十年来,“权威型”都被认为是最积极、健康、有效的养育方式。孩子是有多种多样的性格的,但任何孩子,都同时需要情感上的温暖和行为上的管教。高要求和高接纳,是最能够养育出“成功”的孩子的途径。

图片6.png

了解四种养育类型和其培养出的孩子的特征,对我们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仍然是一种启示。它可以随时在我们的心中呈现出一个坐标图,帮助我们快捷清晰地给自己的养育和管教方式“定位”,因而可以避免自己对孩子过于独裁、过于放纵或过于忽视的态度。时常提醒自己,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温暖而有权威的父母


本文是张海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