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最关心的若干问题系列:沉默的杀手---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一疾病在不同
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当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一旦脱落,会顺着血流上行到心脏,进入肺动脉,造成了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哪些表现?
下肢静脉血是向上(回到心脏)流的,当下肢静脉出现血栓时,下肢回流受阻,会出现下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变深,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浅静脉曲张;当下肢肿胀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下肢动脉供血,造成肢体缺血(股青肿,股白肿),出现下肢疼痛,皮肤温度下降,足部紫绀,甚至出现组织坏死。当血栓脱落至心脏,到达肺动脉,会出现胸痛,胸闷,咳血,呼吸困难,最终导致休克,危及生命。大部分VTE在早期往往症状不重,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往往会非常严重,如果出现大面积肺栓塞,死亡率会非常高,所以VTE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3. 哪些人群容易长静脉血栓?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的形成的三大要素,故导致这三大要素出现的各种原因都有可能会出现静脉血栓。例如做了各种手术的病人,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妊娠,产后,恶性肿瘤,高龄等等。有的药物也会引起血栓形成,例如避孕药等;还有一部分人群是存在遗传因素。
4.静脉血栓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怀疑出现静脉血栓,除了常规的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项目的抽血检查,一般需要做下肢血管彩超来判断,彩超的确 诊率很高,且无创,经济;根据诊疗需要,有时候还需进行下肢静脉造影。
5.静脉血栓出现后会留下后遗症吗?
一般来说,急性血栓如果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大部分人都预后良好,一部分人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血栓范围过大,可能会出现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陈旧性血栓,下肢可能会出现肿胀,皮肤瘙痒,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多种表现,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6. 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治疗需要根据临床表现,血栓形成的时间和范围评估后再进行综合治疗。(1)抗凝:一般来说,对于几乎所有出现VTE的病人都需要进行最基础的治疗:抗凝治疗。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阻止血液凝固,不让继续长血栓。抗凝药物有很多种,具体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2)溶栓 : 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可以采取溶栓的方法。包括药物系统溶栓、经溶栓导管接触溶栓,溶栓一般为3-5天,视具体情况而定。(3)机械吸栓术:通过血栓抽吸装置,将血栓抽吸出来,使血管通畅;主要用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的治疗;(4)滤器置入术:如果血栓有脱落造成肺栓塞的风险,根据情况进行滤器植入,以防止肺栓塞。滤器包括临时和永久型,可回收型的,视情况选择。 (5)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如果发现髂静脉有狭窄或闭塞,可以在血栓清除的同时进行一期或分期进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6)中医中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在中医中称之为“股肿”,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剂内服,外用中药洗剂,外敷等,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通,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治疗,如下肢溃疡,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7.静脉血栓如何预防?
静脉血栓预防的第一点就是要改变生活方式,例如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适当活动。戒烟、解酒,控制血糖血脂,上班族要避免久坐;多饮水,避免脱水;手术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不能活动的患者(如中风患者)需要做一些物理预防(如气压治疗),多翻身;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预防用量的抗栓药物。
本文是李春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