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郭俊斌 人已读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问答
小儿疝气,也叫腹股沟斜疝,是儿童期很常见的疾病,不过常见并不意味着就是小问题,这个病往往都必须经行手术治疗,那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问】腹股沟斜疝,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疝气,其实多数人真的并不陌生,而很多的孩子也正面对这个疾病的困扰,那么疝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它能自愈吗,还是一定要手术治疗,对于小儿疝气,我们在认识上又有哪些误区呢?
【答】1、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哭闹时孩子的腹股沟区出现包块,安静时可以消失。一般认为是由于孩子的先天性鞘状突未能正常闭合,再加上腹部肌肉发育欠佳,腹部用力时无法挡住压力,使腹腔内脏器经过未闭合的鞘状突管突出至腹股沟区。
2、正常情况下,腹腔是密闭的,装着肝胆胰脾肾,包括盆腔里面的膀胱和子宫,肠管等。所有的脏器都在腹腔里面,只有在腹壁某一个地方出现一个洞或者出现一个薄弱区,肚子里面的东西通过这个洞或者薄弱区才能掉到外面,这个洞可以在腹部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就是在大腿根,医学上叫腹股沟这个部位。
【问】腹股沟斜疝在小儿外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有多高?
【答】在小儿普外科治疗疾病中,大概占到20%-40%这个比例,是很常见的。
【问】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出现疝气呢?有没有什么高危因素或者人群?
【答】需要从发病机制来解释,通常情况下,胎儿在两三个月的时候,性别开始分化,男孩子的的睾丸并没有在出生后所在的位置,最早的时候它是在腰后部,随着发育,在睾丸引带的牵引下,经过腹腔、鞘状突、腹股沟管,在出生前两三个月的时候,大部分睾丸会下降到阴囊,就是应该在的位置,在睾丸下降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在出生前或者出生后不久它应该自行闭合,但是如果不能正常关闭,或者部分关闭,它腹腔里的东西就会经过这个薄弱区域掉到外边,所以在外面就形成了一个小鼓包。
早产儿、双胞胎、低体重儿容易发疝气。
【问】小患者大喊大叫或者是哭闹的时候,这个小鼓包就会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哪些情况下容易引起疝气的发作呢?
【专家】宝宝嚎啕大哭的时候,全身的肌肉都收缩,尤其是肚子,这时候就引起腹压的升高,腹压增高,容积减少,东西就容易鼓出来,就跟吹气球一样哪里薄哪里就容易鼓包。
还有常见的原因:便秘、咳嗽、打喷嚏(过敏体质)、吹气球、剧烈运动、憋尿等。
【问】我们刚刚说到了疝气的发病原理,就是睾丸从腹股沟的下行过程中,通道口没有闭合或者没有闭合不全,从这个角度来说,临床上是不是女孩就不会得疝气?
【专家】女孩子也会有发病,其实也是性别分化的时候,相对于男孩子的睾丸引带和精索组织,女孩子会有子宫圆韧带通过鞘状突管,终止于大阴唇,所以也有鞘状突管闭合不全的情况,就可能发生腹股沟斜疝。
女孩有子宫,子宫位于盆腔里面,子宫大部分的时候是出于悬浮位,为了保持它正常的稳定,出于平衡,出于生理需要的一个状态,把它给固定起来,其中有一对带子是连接在子宫角,穿透腹部,终点在大阴唇,这个大概在胎儿发育三个月的时候即可完成,这个通道三个月以后就应该闭上,如果闭不上或者闭锁不全,肚子里的东西就容易鼓出来。
【问】一样都是通道没有闭上或者闭锁不全,为什么男孩就比女孩更容易发作呢?
【答】胎儿在三个月的时候,起固定子宫用的子宫圆韧带已经分化完成,这时候鞘状突管就开始关闭,所以闭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出生,7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关闭这个通道,但是男孩只有在睾丸下降完成后也就是在出生前两三个月这个通道才会闭上。时间较短,所以发病率高。所以临床上隐睾的患者通常都合并有鞘状突未闭合,容易发生斜疝或者鞘膜积液。
【问】疝气发作的时候通常是出现在腹股沟的位置,疝气是不是只会出现在腹股沟的位置?
【专家】对于小儿腹外疝来说,除了腹股沟斜疝外,最常见的就是在肚脐,这个部位如果出现鼓包,就叫脐疝,它为什么会出现脐疝呢?出生后脐带断了,这个孔就关了,如果闭不上或者周围的组织闭锁不全,这个地方也会出现小鼓包。肚子正中有根白线也是人体发育比较薄弱的部位,这个地方如果没有发育好,在腹压增高的时候,也会出现鼓包;还有比较少见的在后腰部也会出现鼓包。
【问】疝气带常用于成人或者老年疝气保守治疗,那对于儿童疝气这样做对不对呢?
【专家】从理论上来说,使用疝气带压迫腹股沟区堵住缺损,可以避免疝块脱出,时间久了随着肌肉发育就可以自愈。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疝气带佩戴,如果太松,不能起到压迫作用,太紧则非常不舒适。
2、对于男孩子,疝气带压迫了疝块突出部位,该部位也是精索的通道,压迫同时也造成精索血运受阻,睾丸发育会受到影响。
3、个别家长未注意,疝块脱出后仍然加压佩戴疝气带造成肠管受压缺血坏死,造成严重后果。
4、还有个别的厂家将所谓的中药做到疝气带内,号称可以治愈小儿疝气,临床上并没有确切定论。所以现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公认方法是:手术。
【问】疝气到底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长大呢?
【答】一般来说,一周岁以内可能随着腹部肌肉的发育,缺损会有变小,但是一周岁以上的或者疝块巨大而且反复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缺损会越来越大的。
【问】大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不愿意手术,或者希望它能够自愈,疝气自愈的可能性大吗?
【答】有一部分小孩在一岁以内可以自愈,随着生长发育腹壁肌肉的加强,原来没有闭锁的可以长全。但是如果说超过一岁,孩子的活动量越来越大,自愈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生下来鼓包很大,随着生长发育,鼓包越来越小,而且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小,这种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它基本上是自愈了。但是即使是自愈的孩子,在成人后,它发疝气的概率还是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先天的发育缺陷。
【问】那如果说到什么年龄还没有自愈,就应该手术治疗了呢?
【答】手术的最佳年龄: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至少两岁,甚至有说五岁才适宜接受手术,这都是以前陈旧过时的观念了。对比起来,孩子在一岁以上就可以进行手术,效果最好,这个时期孩子的痛感不那么明显,最迟不要到孩子太岁以后,孩子太大高位结扎术效果就打折扣了,还需要进行修补,手术创伤增加。
【问】其实能够自愈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是要及时就医。如果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疝气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大吗?
【答】 1、小儿疝气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由于某次咳嗽、屏大便等用力使较多的肠段突出后不能回入腹腔,导致嵌顿、急性肠梗阻,引起剧烈疼痛,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可引起肠坏死、穿孔乃至腹膜炎死亡等不良后果。
2、疝气本身并不会影响生育,但是疝气拖延时间长了不治疗会导致性器官正常发育,就有可能引起不育了。因为疝气是小肠进入阴囊附近,男性的阴囊正常情况下处于低温状态,小肠的温度却是37度左右,阴囊长期受高温影响,就有可能引起不育。
3、容易导致睾丸萎缩。小儿疝气,实际上就是阴囊和腹腔相通,腹腔内的水,大网膜和肠管、膀胱等和睾丸直接接触,使睾丸处在一个高温的环境。这就是小儿疝气要及早手术的最重要的原因。建议父母对于小儿疝气要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4、影响宝宝发育。在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的时候,孩子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肠胃不舒服,孩子吃不好,营养也就跟不上了,这样孩子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问】所以通过疝气带来治疗疝气我们临床上并不推荐,还是应该听医嘱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但疝块出现后应该及时复位,正确的复位的手法是怎么样的?
【答】如果孩子疝气发作的时候只是哭闹,症状并不严重,疝出物处的皮肤也没有发生改变时,家长可以自己尝试手法复位。首先尽量安抚住孩子的情绪,将臀部垫高,利用重力效应让疝出物自行复位,或者用轻柔的手法挤压复位。但如果疝气肿物不能缩小,并伴有疼痛,就可能是疝气发生了嵌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肠梗阻症状,以及发热、脱水等全身表现。所以一旦发现疝气可能嵌顿,不建议家长自己去尝试复位,应当立即就诊。
【问】目前治疗这个病的手术到底是什么样的?
【答】疝气不发生嵌顿的话,只要找到未闭合的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并根据局部情况进行修补就可以,如果发生嵌顿的话,需要打开疝囊,检查疝内容物是否坏死,才能进行回纳和修补。
【问】在手术治疗后,疝气还会复发吗?
【答】一般来说,手术后复发的病例并不多,我们的统计和国内各家中心基本一致,大概1%左右。随着大家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以及手术后的各种管理,家长的依从性的加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疝气的治愈率会更高。
由于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期,小儿疝气的手术选择并不完全与成人相同,比如大部分患者只需要进行疝囊高位结扎,还有少部分需要进行自体材料的修补,只有极少部分巨大疝或者复发疝才考虑无张力修补,材料选择也是以生物补片为主,能更好的与患者组织愈合,还不会影响发育。所以大家尽可以放心。
【问】术后在生活方面是不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1、很多家长也会问疝气手术后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吃什么东西对孩子更好。疝气手术本身损伤很小,也几乎不怎么出血,手术对孩子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一旦麻醉完全清醒了就可以进食,刚开始可以吃点无渣的流质食物,比如豆浆牛奶,没有呕吐就可以过渡到正常饮食,平常怎么吃,手术后也就怎么吃,不需要额外吃什么营养品。
2、手术后正常活动都没问题的,但建议短期内尽量避免小孩子剧烈活动、哭闹,虽然有时候难免会闹腾,也不用太紧张,毕竟复发率不高,这方面多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小贴士】如果疝的包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的疼痛,这说明疝可能已发生嵌顿,患儿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情况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肠道坏死,导致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而疝气在一岁以内有自愈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超过一岁疝气还没有自愈,就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本文是郭俊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