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问” 与 “答” - “近视” 与 “视网膜脱离”
科普“问” 与 “答”
“近视” 与 “视网膜脱离”
1. 近视为什么容易出现视网膜脱离呢?
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近视的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周边视网膜变性、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容易出现裂孔,从而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而出现视野遮挡及视力下降。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有什么症状呢?
脱离之前或出现脱离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在眼前出现闪光感、眼前漂浮物黑影增多。若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散瞳眼底检查和眼科超声检查。如果视网膜进一步脱离,会出现云雾状视野遮挡或幕布样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累及到中心时,视力出现下降、变形,甚至视力完全丧失。
3. 除了近视人群外,还有哪些人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按发病的机制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脱离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视病史的人群。出现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的视网膜病变因素包括: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玻璃体视网膜粘连,这些改变又和年龄、 遗传、外伤、全身疾病等因素有关。
还有一些特殊眼病引起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如先天性脉络膜缺损、 马凡综合征等,均与眼底先天发育不良有关。
4. 近视人群为什么要定期检查眼底?
近视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主要与近视的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周边视网膜变性、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容易出现裂孔。而部分患者早期出现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可毫无症状,需要定期检查、尤其散瞳查眼底来确定视网膜的情况。
本文是杨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