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治疗新方法—左心耳封堵术
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比例高达20.9%,这是为什么呢?冠心病患者因长期心肌缺血,对心房产生影响并至心房扩大,心房内结构发生变化,极易并发房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超过1000万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占据40%,其中合并心肌梗死的占据15~20%,合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占据10~15%。
冠心病合并房颤会存在哪些风险?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内血液中的胆固醇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不断的沉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冠脉管腔逐渐缩小,一旦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则立即引起冠脉内血栓,使冠脉血管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塞,严重者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
当“房颤”发生时,心房及心耳收缩功能下降,血液在局部形成湍流,尤其在左心耳部位血液流速最慢,增加了血小板与内皮的接触,使血小板激活增加,血液滞留,促使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会造成肺栓塞、脑梗塞、肢体栓塞,甚至致残、猝死!
若冠心病遇上房颤,便既有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也同时可能并存发生肺栓塞、脑梗塞、肢体栓塞等不良事件!
传统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存在哪些弊端?
冠心病与房颤均需进行抗栓治疗,但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和房颤血栓形成机制不同,所以前者更侧重于抗血小板治疗,后者侧重于抗凝治疗。70%-80%的房颤患者有指征长期服用华法林,其中有20%-30%的患者合并冠心病;如置入了支架,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加上华法林,三联的抗栓药物或者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那么这些传统的抗栓药物治疗方案会存在哪些弊端呢?
1.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治疗的患者需定期抽血监测INR,根据目标值(2.0~3.0)不断调整药物剂量,这样增加患者就诊次 数及抽血次数,延误病情;
2. 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虽然无需监测INR值,但价格较贵,长期服用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3. 三联的抗栓药物会使出血风险大大增加,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左心耳封堵术的优势
由于房颤患者最容易发生血栓的位置在左心耳,所以针对非瓣膜性房颤,不能抗凝或者不愿意接受抗凝,以及标准抗凝治疗后仍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作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治疗最好的一个替代方案!随着临床样本量的不断积累,我们发现并证实,对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术能够大大降低了我们最为担忧的出血风险,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对患者损伤很小。手术只需要通过股静脉(位于大腿根上的一条血管)把封堵器送到左心耳的位置,这个封堵器到了左心耳后会自动打开,堵在那里,就像用酒瓶塞把酒瓶口堵上了一样。
(注:A 封堵器 B封堵器放置左心耳)
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同时,微创治疗方案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由此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
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1. 不能服用抗凝药物
如有华法林药物的应用禁忌或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伴有中度肾功能不全
2. 不愿服用抗凝药物
如经常旅行、出差、户外运动,认知功能差,容易忘记服药或服药过量
3. 高出血风险
如HAS-BLED评分≥3分,有出血倾向及出血病史者,PCI术后需要抗血小板、抗凝联合治疗者
划重点:当我们遇到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单一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无法解决的时候,当我们选择二联或三联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增高的时候,左心耳封堵术是为您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是李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