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问我答话肠癌:大肠癌肝转移的冷兵器是什么?
介入是一个外来词,是指在影像的引导下开展的微创治疗。这些影像包括超声、X线、CT 和 核磁共振以及数字化减影 (DSA) 等。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手术的创伤更小,另外,介入手术必须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完成。

因为肠道的血液向肝脏回流的特性,大肠癌发生肝脏转移的比例很高。据报道,15%~25%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5%~25%的患者将在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由于肝脏是一个血管丰富的器官,大肠癌肝转移有时需要联合介入治疗。介入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TACE)、微波、射频、冷冻消融及碘125粒子植入等。
肝转移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单发的较小的肝转移可采用消融治疗
多发肝转移可采用 TA-CE治疗
化疗未能控制的肝转移应该联合多种介入治疗方法
病灶邻近心脏、肠管等危险部位,不合适做消融治疗时,可以采用碘125粒子植入

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对于单个病灶且小于3厘米的转移灶,可以采用介入的微波消融或者射频消融,从而达到完全毁灭肿瘤组织的效果。
微波和射频都是通过局部温度升高的方法,使得肿瘤组织蛋白质凝固,这个过程有一点像 “煮鸡蛋” 的过程。
还有一种消融,采用的是冷冻方法,也称氩氦刀。这种方法将针插入到肿瘤内部,交替通入氩气和氦气,针的周围会产生零下40摄氏度和零上20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场,零下40摄氏度会使局部产生一个冰球。肿瘤细胞膜在温度骤然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破裂,导致局部肿瘤组织的灭活。所以,医生也戏称氩氦刀为冷兵器。
本文是顾艳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