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报告中的乳腺结节意味着什么?
又是一年体检季,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对着自己体检报告上的乳腺结节开始发愁了。我为什么会长结节?结节是不是就是早期癌症?我该怎么办?
稳住,先把心放回肚子里,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为什么会长结节?
女性的乳房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包括乳腺、乳管、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而乳房的每个部位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身体中的变化,这些应对方式便会影响乳房的质地、触感与结节/肿块(一般以大小区分)的发展。因此结节发生的可能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乳房脓肿、乳腺炎、乳房囊肿、乳腺脂肪坏死、脂肪瘤、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这些医学名词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大部分引发的结节都是良性的,并不会发展到癌症!所以,长了结节不可怕,分辨良性恶性才重要!
良性恶性如何分辨?
临床上一般会采用影像学方法来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这其中就包括乳腺钼靶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和MRI等方式。
那这时就有很多人要问了,我已经做了检查,但是超声报告上的字母组合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叫做BI-RADS(乳房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可以看出,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组织活检,才能完全确定肿块的良恶性。
肿瘤结节是可以预防的么?
很遗憾,目前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某一种方法一定可以阻止乳腺结节的发展。
但是,预防乳腺癌还是可行的:
保持合理的体重
每周进行足够的运动
合理膳食,包括尽量少喝酒
不吸烟
尽可能的母乳喂养
在绝经后的某些治疗方式中斟酌使用激素
当然,乳腺癌筛查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建议20~39岁女性,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每1-3年1次临床检查;40~69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每年1次临床检查;70岁以上,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每年1次临床检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