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坤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有了乳腺结节就是乳腺癌吗?

发表者:王永坤 人已读

拿到体检报告,很多女性一看到乳腺相关的异常,就会莫名紧张,忍不住联想到乳腺癌


乳腺增生,危险吗?


乳腺结节,是癌吗?


纤维腺瘤,要切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乳腺的这几种常见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

拿出自己的体检报告中“乳腺B超”或“乳腺X光片”的报告(或穿刺活检的"病理报告")与下文对照,并在读文章时“自摸自查”乳房,效果更佳哦!


01


乳腺增生

随着“姨妈”走,基本不用治

乳腺增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女性生理期激素变化,刺激到了乳腺而发生的结构紊乱。


症状与触感:

来月经前出现乳房的胀痛;

有时可摸到圆球形或片状,大小不等的肿块;

偶尔可见乳头溢液(多为无色、淡黄色);

月经走后疼痛和肿块都会减小、消失。

mmexport1610771979093.jpg

乳腺增生


应对策略:

1. 检查结果上提示“双侧乳腺增生”或“双乳小叶增生”,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不必担心;

2. 确诊后只要没有其他特殊症状,定期复查即可(每年1次),基本上不需要治疗;

3. 挤压乳头出现溢液者,或肿块没有随月经结束而缩小者,建议就诊;

4. 检查结果提示“囊性增生”,则建议就诊。


02


乳腺结节

不明身份的“小阴影”

结节并不是某种特定疾病,而只是一种描述。表示在做超声、拍片子时,拍到了一团不明的团块”阴影”,但具体是啥还不清楚。


“阴影”的真面目:


大多数其实就是乳腺增生,是良性的;

还有可能是乳腺炎、陈旧损伤等;

少数可能是乳腺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

只有极少可能是乳腺癌。


* 具体需由医生判断阴影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如果有必要,也会建议穿刺或手术~

mmexport1610771983961.jpg

乳腺结节


应对策略:


1. 检查到乳腺结节,都建议就诊明确性质;


2. 可根据检查报告下方提示的BI-RADS分级初步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具体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估):


●BI-RADS1类——阴性,基本可放心!


●BI-RADS2类——问题不大,但建议每年定期复查。


●BI-RADS3类——恶性几率<2%,3~6个月复查一次。


●BI-RADS4类——恶性几率较高(3~94%),可结合医生意见做穿刺活检。


●BI-RADS5类——恶性几率95%以上,建议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03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里的“玻璃珠”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较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癌变率0.12%~0.3%几乎可忽略不计,


症状与触感:

大多不疼,摸起来像光溜溜的玻璃珠,活动性好(触摸时可适当滑动);

大小、触感不会随着月经结束而发生变化;

一部分纤维瘤摸不出来,只能靠体检查出。

mmexport1610771988338.jpg

乳腺纤维腺瘤


应对策略:

1. 触摸发现疑似圆形肿块或体检提示有圆形规则实质性回声结节,应及时就诊;

2. 明确诊断后,除手术切除外暂无其他方法。但因纤维瘤是良性的,35岁以下肿瘤<2cm的患者一般不用立即手术,定期复查即可;

3. 若肿瘤过大、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肿瘤短期内突然长大者,建议及时手术切除;

4. 计划怀孕的患者,计划怀孕前可考虑切除(怀孕、哺乳有促进肿瘤生长的风险)。


04

导管内乳头状瘤

让乳房“吐血”的肿瘤

女性乳房内有多条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而导管乳头状瘤就是长在导管上皮的肿瘤。



症状与触感:

单侧乳头出现血性或浆液性乳头溢液;

此类肿瘤较小一般难以摸到,有些偶尔可在乳晕区摸到结节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

mmexport1610771992469.jpg

导管内乳头状瘤


应对策略:


1. 出现乳头溢液等疑似症状及时就诊;

2. 导管内乳头状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癌变风险,老年患者尤其需要警惕;

3. 乳管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一经发现应尽快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要尽快手术切除。


05


乳腺癌


乳腺变异成了“硬石头”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失控,发生了恶变。



症状与触感:


乳房肿块摸起来像硬石头,凹凸不平,但一般不会疼痛且活动性较差;


少数可摸起来较软,有囊性(像水泡)感觉;


有些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等改变;


早期乳腺癌难以摸到,定期体检更重要。

mmexport1610771996367.jpg

乳腺癌


应对策略:


1. 检查结果提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毛刺样或蟹足样、簇状细小钙化、后方衰减,要高度警惕恶变,及时就诊;


2. 乳腺癌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具体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自查,和定期体检,才能让这些疾病无处遁形


本文是王永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