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牛常英 三甲
牛常英 主治医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科

雄激素性脱发

993人已读

随着生活节奏与工作压力的变化,脱发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并呈现低龄化趋势,中青年成了“脱发大军”的主力。临床常见的脱发有:雄激素性脱发、斑秃、梅毒性脱发、瘢痕性脱发、休止期脱发、假性斑秃,其中雄激素性头发和斑秃占比90%左右。

雄激素性秃发是男性秃发的最常见类型,也可发生于女性,具有高度遗传性状。特征是进行性脱发,主要影响头顶中央的头发,中国男性的患病率约为20%,女性约为6%,且患病率呈增多趋势,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常有家族史,在头皮秃发区域,二氢睾酮、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的浓度明显增加。激素作用可使毛囊逐渐缩小,最终导致终端毛囊转变为毳毛,形成秃发。

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和加重症状,熬夜、染发、烫发等生活方式,也会严重损害头发健康。

临床表现:多从青春期开始发病。常见的脱发模式是额颞区和头顶弥散性脱发。一般前额双侧头发开始变得稀疏纤细,逐渐向头顶延伸,恶补发际线退缩,头顶头发逐渐脱落,呈M字形。女性脱发模式与男性不同,多为头顶部毛发稀疏,前额发际线不后移。国际上男性常用改良的Norwood-Hamilton法分类,女性用Ludwig法分类。

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的慢性脱发病史;头发稀疏,主要累及额部、头顶部区域;家族史。女性患者需评估是否有内分泌功能紊乱,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疗:包括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毛发移植手术治疗等。


牛常英
牛常英 主治医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