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帮助多动症(ADHD)孩子的方法,家长们越早知道越好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孩子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它有三大核心症状: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除此以外,还可能伴有其他很多的症状,比如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不合群、面部肢体抽动、说谎、厌学等。
如何帮助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孩子呢?下面是一位妈妈的来信,通过她的亲身体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帮助孩子的关键点:
一、孩子“总不遵守纪律”“淘气”“爱招惹别人”可能是因为病了,需要及时就医。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的丈夫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高管。我俩育有一个12岁的儿子,目前上初中一年级,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我当时是剖腹产,孩子从小时候就比较难带。从幼儿园到小学,因为纪律问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扰,被老师屡屡投诉,我们当时就觉得是孩子还小不懂事、淘气而已,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也很优秀,所以没多想也就这样跌跌撞撞过来了,就寄希望于他能早日长大和成熟。
去年疫情的原因,上半年几乎全部时间在家上网课。在家这段时间,觉得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会自己主动听课学习,会体育锻炼,去年9月初开学时,我和爸爸都觉得他长大了,应该不会在纪律方面有什么问题。
让我想不到的是,开学仅仅两周,老师就因为孩子的问题开始找我们了。原因一是:作业有许多未按时完成。二是上课听讲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课堂睡觉的情况。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孩子违反校纪校规,小动作多、爱说谎、招惹同学,而且有的行为让我匪夷所思,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以致惊动学校领导层。当时觉得我自己和爱人我们俩都是高学历,从小到大学习和品行都没有问题,是师生眼中和心目中的“好孩子”,怎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这样的呢?我当时感到苦闷,疑惑,焦虑,甚至怀疑人生,我和爸爸那段时间无法安心工作生活,感觉快要崩溃了。
后来在孩子德育校长的建议下,我们来到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儿童心理科门诊求助刘华清主任团队的帮助。
二、寻找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开展必要的药物治疗。
来到医院,我们见到了刘华清主任。初见刘主任,觉得他平易近人,说话不紧不慢,轻声细语。看似他并没有刻意听你讲话,却能在不经意间给予你语言的反馈,并能触碰到你的情感和内心深处。第一次诊疗,刘主任就发现了孩子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我们反馈的孩子从小到大的一系列表现情况,以及一些心理评估结果,孩子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
我们从刘华清主任这里了解到,目前有一项关于评估儿童及青少年注意力缺陷以及多动障碍的药物临床科研项目在儿童心理科开展(设置绿色通道,免挂号治疗费,给予交通补助)。了解到这项药物临床科研项目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从2018年开始,到今年2月28日就要截止入组了,目前有27位孩子已经加入临床研究(治疗多动症的哌甲酯药物在欧美国家早已经应用于临床),每一位孩子在不同的随访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刘主任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了该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孩子的病情有哪些帮助等,也耐心地解答了我们提出的所有疑问;加入临床观察研究后每周都会免费定期复诊,有专业的儿童心理科大夫给孩子做疾病追踪,并且给予孩子专业的治疗指导。刘主任还耐心地和我们讲解到加入该临床科研项目之后的一些具体流程安排,包括每次随访有专人协助我们挂号及评估哪些量表、如何带我们领药和每次访视也都会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等。我和爱人经过许久考虑之后,决定让孩子加入刘主任团队的药物科研项目尝试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
三、药物治疗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对孩子的康复极为重要。
刘主任告诉我们一方面是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家长心态情绪都要平和,对孩子要温柔而坚定,而非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味严厉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只是因为“多动症”才会这样,所以家人的理解和关怀也是治疗的关键。刘主任让我们无论怎样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要给予孩子肯定,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第一次诊疗时刘主任让我们分别写出孩子身上的20个优点。临走时刘主任还送了我们一本他撰写的书,集他多年来诊疗过的案例和心得体会的著作。我和爸爸非常感动!
在之后的每周四,我们都会在小石大夫的指导帮助下,带着孩子到儿童心理诊室找刘主任进行随访,刘主任都会耐心地和我们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现以及孩子服药后有没有出现其它不适情况,我或者孩子爸爸都会和刘主任聊聊我们最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再听听刘主任的建议,我们也开始慢慢学会了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变。直到本学期结束,班主任老师从未因孩子纪律问题向我们家长投诉过,孩子自己也觉得上课专注力提升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情绪的管控也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没有再和同学发生过激烈矛盾。
我作为母亲真心地感受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其实映射出家长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做到“完美”,所以过于急切,对孩子的一切行为都过于“苛刻”,以至于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和传导给了孩子。当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愿做或犯错时,换来的是家长简单而粗暴的对待。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也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家长要学习站在孩子的心理立场考虑问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家庭气氛融洽、和谐了,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也就不会在外面以不恰当的方式寻求“关注”了。
刘主任讲过,多动症孩子的诊治,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不能过于急切。有许多事情也是说时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甚至家长比孩子更难改变。不过我们坚信在刘华清主任团队的帮助下,加上我们家长也会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过去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相信我们的家也会越来越幸福!在此感谢刘主任和小石大夫!
作者 石丽荣 章程
本文是刘华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