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孩子血小板升高,怎么办?
孩子在生病查血常规时,常会发现血小板增多,家长们会当心血小板高和血栓、严重感染、甚至肿瘤有关,会产生焦虑心理。

爸妈们应该如何对待儿童血小板增高呢?
一、如何诊断血小板增多症?
健康儿童外周血血小板通常为(150~450)×109/L。临床上将血小板计数大于500×10^9/L作为血小板增多的界值诊断标准。

(1)在大多数的儿童血小板增高属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一般轻度升高,大多数小于700×10^9/L,即轻度血小板增多症。
(2)中度血小板增多即血小板计数700~900×10^9/L,有6 - 8%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为中度升高。
(3)重度血小板增多即血小板计数900~1000×10^9/L。
(4)极重度血小板增多即血小板计数大于1000×10^9/L,儿童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罕见出现血小板计数大于1000×10^9/L的情况, 不到2-3%的反应性血小板可能为极度血小板增高。

二、血小板增多症的分类
血小板增增多症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叫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极为罕见,发病率仅约百万分之一。
绝大多数儿童的血小板增多是反应性(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的血小板升高),而且也大多数属于良性的。
在儿童住院病人当中,有存在3~13%的儿童同时存在血小板升高,尤其是小于2岁以内的儿童。

三、哪些原因会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急性感染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细菌性感染,白细胞数往往增高,同时伴血小板增多。一般以中度增多为主,随着感染的治愈,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降至正常。
其他原因见表格:

四、哪个年龄段儿童更常见?

新生儿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为12.5%,
1个月婴儿的血小板增多率达到35.8%,
6至11个月婴儿的血小板增多率恢复到12.9%。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逐渐下降,在11至15岁儿童中,仅为0.6%。
血小板增多的常见原因为感染(67.5%)、川崎病(9.4%)、早产儿(7.7%)和缺铁性贫血(6.4%)。

五、儿童血小板增多症会造成血管血栓么?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12.4%)明显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1.6%)。
儿童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出现血栓或出血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及其罕见。
六、哪些情况,需要血液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如果存在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种或组合,并且不存在明显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病因,则需要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血液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1)肝脏和/或脾脏肿大
(2)血栓形成或出血的病史
(3)血小板增多的家族史
(4)持续(> 3个月)血小板增多
(5)血小板计数>1000×10^9/L
儿童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出现血栓或出血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及其罕见。所以,对于继发性血小板中重度升高的儿童,是否需要预防使用抗凝药药物,还是要去儿童专科医院看血液专科医师。
本文是吕晓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