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重症药疹的治疗:在刀锋上跳舞
一、5种类型
SJS\TEN\AGEP\DRESS\GBFDE
SJS和TEN常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分类是基于皮肤剥离及剥离前表皮坏死面积的百分率;SJS指的是<10%的体表面积受到影响;TEN指累及到>30%的体表面积;SJS/TEN同时重叠出现时皮肤受累的范围是10%~30%。
AGEP的诊断标准:
①皮肤特征:发生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的非毛囊性、泛发性、浅表性、无菌性小(直径<5mm)脓疱,可伴有其他皮损如水疱、大疱、紫疲或靶形皮损。
②组织病理学特征:角层下脓疱或表皮内海绵状脓疱形成,疱腔内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等为主的炎性浸润。可伴有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变化及灶状角质细胞坏死。
③发热(体温一般高于38℃)。
④外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7.0×109/L)。
⑤急性发病,其自然病程一般不超过15d。
DHS也叫药物性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全身症状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或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多脏器过敏综合征(drug-induced delayed multiorgan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DMOHS),这是另一种伴多器官受累的重症药疹。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4~6周,相对于其他药疹的发病要晚一些。典型表现为发热、皮损、内脏器官受损特征性三联症。
诊断标准:①用药3周后出现斑丘疹,停用致病药物之后,症状迁延2周以上;②体温>38℃;③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100U/L];④其他器官受累;⑤白细胞增多;⑥出现异形淋巴细胞;⑦嗜酸粒细胞增多;⑧淋巴结增大;⑨HHV-6再激活。确诊需要9项标准中至少满足7项或满足前5项。
GBFDE,generalized bullous fixed drug eruptions,泛发性大疱性固定型药疹
由于GBFDE皮肤广泛受累,常伴有黏膜损害,易与SJS、TEN混淆。病史和临床表现是鉴别GBFDE和SJS/TEN的关键。以下几点可帮助鉴别:①GBFDE发生在暴露致敏药物后30min~24h内,而SJS/TEN的潜伏期1~3周。②皮疹在相同部位复发高度提示GBFDE。文献报道GBFDE患者67%既往有相似发作的病史,而SJS/TEN没有。③GBFDE11%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而SJS/TEN50%出现。GBFDE患者44%~57%黏膜受累,常累及唇红、肛周生殖器黏膜。所有SJS/TEN患者均有黏膜受累,可累及口腔、眼、鼻、尿道、阴道、肛管等真正的黏膜部位。④GBFDE皮疹境界清楚,没有小的斑疹和靶样损害。⑤停用致敏药物后7~10d,GBFDE可自行消退,但遗留持久的色素沉着。SJS/TEN死亡率高,病程可长达6周,且可遗留眼、生殖器黏膜等处的瘢痕。文献报道GBFDE很少累及内脏,预后好于SJS/TEN,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GBFDE的死亡率仅略低于SJS/TEN(GBFDE22%,SJS/TEN28%)。⑥GBFDE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单个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真皮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色素失禁。SJS/TEN表现为大量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常伴有全层表皮坏死,嗜酸性粒细胞和色素失禁较少。⑦颗粒溶解素是一种细胞毒分子,可导致表皮广泛快速地坏死。文献报道SJS /TEN的早期阶段,其明显升高,而GBFDE患者血清中水平较低。因此血清颗粒溶解素也有助于鉴别GBFDE与SJS/TEN。
二、6种治疗药物可供选择
首先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日本一项全国性回顾性研究选取了2010年到2014年的SJS和TEN患者共2147例,并经配对研究后显示,发疹2天以内使用大剂量(>2 mg/kg·d)和低剂量(≤2 mg/kg·d)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住院死亡率对比,无论是大剂量还是低剂量治疗的SJS/TEN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间未出现明显差异。因此,早期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降低SJS或TEN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当患者使用了较大量糖皮质激素仍不能满意控制病情或出现激素不良反应时,可同时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IVIg能通过阻断Fas-FasL结合,中断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从而阻止药物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另外,Ig还可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被网状内皮及时清除;并结合特异性B细胞受体,使其功能下调,减少致病性抗体合成。在疾病的初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控制病情。但单纯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不会减少疾病的恢复时间,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则能够减低糖皮质激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治愈率。
3、血液净化
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疹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临床方法。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目前难以在医院大规模推广这种疗法,并且血液净化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IVIg和(或)糖皮质激素更有益于重症药疹患者还需更多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4、生物制剂
4.1 TNF因子拮抗剂 TNF-α引起重症药疹爆发的发生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当药物被吸收到体内,激活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TNF-α,刺激角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并介导了皮肤、黏膜的免疫反应;②TNF-α介导IV型变态反应;③在TEN中,TNF-α可以通过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FasL介导的角化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创伤越重,TNF-α水平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抑制TNF-α来控制损伤。
4.2 美泊利单抗 美泊利单抗(抗IL-5抗体)已被证明可用于其他嗜酸粒细胞疾病,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严重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等。而DRESS患者常伴有嗜酸细胞的增高或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因此美泊利单抗用于治疗嗜酸细胞增多的DRESS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4.3 奥马珠单抗 2016年Uzu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奥马珠单抗(抗IgE抗体)治疗TEN。他们监测了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前后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在使用奥马珠单抗后CRP、ECP(嗜酸性阳离子肽)、IgA、IgM、IgG1、IgG2、IgG3、IgG4、IgA和IgM水平明显降低。并且患者的红斑、水肿和黏膜症状减轻,因此,猜测ECP在TEN的免疫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更多的证据证明奥马珠单抗对重症药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5、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治疗重症药疹的效果仍有争议。2018 年,Poizeau等通过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分析环孢素A用于SJS/TEN患者的疗效后发现,SJS/TEN患者表皮剥脱停止进展时间、表皮-黏膜再生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及死亡率在环孢素A治疗组与仅使用支持疗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孢素A并未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有报道称环孢素可能具有致命的后果。一例柳氮磺胺吡啶诱导的DRESS 伴顽固性皮疹患者,对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孢菌素治疗无反应,然后发展为嗜酸性心肌炎,最终患者在开始使用致敏药物6周后死亡。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的冲击治疗对重症药疹的治疗也颇有疗效。但环磷酰胺不良反应极大,具有骨髓移植、肝肾损伤等危害,因此近年来几乎没有关于使用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的报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