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丁宛海 三甲
丁宛海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糖尿病患者下肢又冷又痛?这个办法或许可以帮到你

987人已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等因素相关。患者常出现有麻木、疼痛、发冷、踩棉花、套袜样等异常感觉;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破不自知的情况,没办法进行及时治疗,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血管微循环障碍,以及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上海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DPN发病率约为61.8%。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如何正确的治疗,相信是很多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

mmexport1613744732012.jpg

“医生,救救我吧,我好多天没睡好觉了,难受啊。”王阿姨刚来门诊时,整个人非常痛苦和憔悴,作为一位跟糖尿病交手多年的老糖友,走过了患病初期的迷茫无措,经历了血糖反复的大风大浪,正当抗糖之路走得愈发平稳之时,糖尿病并发症的警报却突然响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找上了门,如影随形,常规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满足疼痛控制的需求,每晚剧烈的疼痛使王阿姨辗转难眠。脚趾头出现了溃烂的创口,反反复复,怎么也不见好转。

mmexport1613744736068.jpg

通过医院的互联网平台,王阿姨查询到了医院的糖尿病足多学科协作(MDT)团队,赶紧挂号咨询。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查,王阿姨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在与医生仔细沟通后,家属得到可通过脊髓电刺激缓解疼痛、改善缺血,提高保肢率后,便决定进行这场手术。在内分泌糖尿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整形外科、血管外科、骨科等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手术耗时2小时,顺利结束,并在测试期取得了良好效果。3天后,王阿姨植入了刺激器。

“双条腿酥酥麻麻的,好像没有那么疼了”,术后刚开机,王阿姨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是前一天,医生为王阿姨植入了脊髓电刺激。第二天开机,她的疼痛情况就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术后一个月,当王阿姨再来医院复查时,疼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并且王阿姨意外地发现足部的溃烂状况正逐渐好转,原来发紫发黑的部位开始褪去,出现了红润的颜色,红外热成像也呈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结果:王阿姨的下肢皮温和微循环有了明显改善。“电”不仅治好了她的疼痛,还改变了令她头痛的“烂脚”,这让王阿姨欣喜不已。

mmexport1613744740585.jpg

科普时间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项成熟的神经调控技术,早在1967年第一次被用来治疗疼痛,并且在1976年被报道应用于缺血性疾病,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疗法也可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疼痛。

这项技术中的电是安全的微电流,医生会通过微创手术,将神经刺激器植入患者的体内,借此发射微电流至脊髓,针对脊神经进行低压电电刺激,阻断和干预疼痛信号的传导,可以帮助糖足患者缓解足部的剧烈疼痛,并且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他足部症状恶化的进程,为患者保肢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

mmexport1613744744988.jpg

随着足部健康的好转,王阿姨的生活终于回归到了正轨,不必因为伤痛而寸步难行,可以向着崭新的2021,迈开步子出发。相信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展开生活新的篇章!

今日专家介绍

mmexport1613744749107.jpg

丁宛海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临床擅长:擅长顽固性疼痛、颈肩腰腿疼、各种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胆脂瘤、淋巴瘤、转移瘤)、椎间盘突出、截瘫/偏瘫、颅脑损伤、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干出血、脑溢血、颅脑损伤/脑外伤、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非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眼睑痉挛、梅杰综合征、特发性震颤、抽动症、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书写痉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难治性癫痫、昏迷/植物人的促醒。


学术任职:上海市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立体定向技术推广学习班主讲;《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和《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

mmexport1613744753050.jpg

作者|丁宛海

审核|刘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丁宛海
丁宛海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