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三个方面,可以预防与治疗学习困难与多动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常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由于大多数人对多动症的认识缺乏,所以患有ADHD的孩子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在接触的ADHD患者中,家长在叙述病情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也没往这块儿想,所以一直没有带孩子来就诊,最近学校班主任和多数任课老师因为孩子的问题频繁找家长,建议我们应该带孩子来就诊。”那么是什么问题会让老师经常找家长呢?
家长反应有两种情况:一:多动、冲动障碍明显的孩子:精力充沛,闲不住手脚动作多。在上课期间经常扰乱课堂纪律,随意离开座位,无法安静听课,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有时还会在别的同学身上乱画,惹其同学不开心,有时会偷拿别人的东西,撒谎,情绪也很容易冲动、发脾气、乱喊叫。二: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上课分神,不能认真听讲,课程跟不上,晚上回家家长辅导作业也很费劲儿,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这些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有些家长会觉得是孩子“调皮捣蛋”,长大一点就好了,进而耽误治疗。其实这些孩子是患上了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是可以治疗的。
2020年8月份开始有幸加入到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儿童心理门诊的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药物科研项目(全程免费临床项目,该药物已经在德国、韩国、新加坡上市,给予家长交通补助)。最开始是很担心的,第一:我没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担心自己做不好,给研究团队带来麻烦。第二:担心与ADHD孩子及孩子家长不能很好地沟通,让他们有不好的体验。
从科研项目启动直到今日已经有27例ADHD孩子参与,在这段时间里,每一位ADHD孩子在不同的随访阶段都会看到他们有不同的变化,无论变化大小。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018患儿,注意力缺陷较明显的一个孩子。家长反应孩子总是课堂上不能好好听课,每天回家后都要给孩子重新讲一遍课堂知识,每晚辅导完作业都凌晨1点左右,家长管教严格,导致孩子情绪冲动。有一次随访发药的时候,父亲因为孩子在上网课期间去了一趟洗手间,刚好老师点名让孩子回答问题,父亲就开始急了,很大声的吼孩子,说:“你在学校上课期间也中途去上厕所吗?老师刚点名你不在”等等~由于训孩子的声音特别大,整个楼道都听到了,好多老师和同事就问我:你这个患者家长什么情况,怎么这样和孩子说话,我当时也觉得家长这样在公众场合这样做是不对的,和刘主任反映了当时情况,刘主任和父亲进行了沟通,后面的随访我再也没有见到家长这样吼孩子,对孩子的态度改变了很多,孩子看上去也没有像之前那么怕他父亲,两人的关系缓和了许多,加上药物治疗再后来每次来随访家长都会说孩子最近在课堂上表现很好,能认真听讲,成绩也不错,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听到之后也很开心。
020患儿,多动、冲动障碍极为明显的一个孩子,很容易情绪冲动,大喊大叫。和他一起参加研究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小伙伴,俩人只要见面总会有冲突,那天当我要给他们介绍试验内容的时候,俩人突然起了冲突孩子就大哭大喊:“我要杀了你XXX”,我就在旁边安慰了一下 加上他妈妈也安慰,这才慢慢的缓和了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不是故意的,是他控制不住他自己。儿童心理科大夫每次随访都是非常温柔的语气,以及鼓励的话语去和患者以及家长交谈,我们大多数随访都是安排在儿童心理科大夫出门诊的时间,门诊患者很多,随访时间很紧凑,但是儿童心理科依旧很有耐心的解答着患者以及患者家长的每一个问题。这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记得孩子刚加入研究服药治疗三周左右,有一次妈妈联系我说:“孩子上课期间就突然心情烦躁,不想考试,跑到另一间没人的教室就自己一个人待着,然后和她闹着说不想待在学校,想回家看电视”。我就和家长说:“你听孩子的,孩子想回家你就先带孩子回家,你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答应带你回去,你也要答应妈妈XX,”(自己想一个让孩子答应你的事情)我当时只是赌了一把,没想到妈妈会很配合的听了我的话,带孩子中午回家了,看了一会儿电视,下午孩子很乖的去上课,妈妈下午又给我发消息说:“孩子下午上课在课堂上特别安静,也好好考试,自己突然见到孩子这么安静都有点不适应。”我当时很开心,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孩子的家长由于孩子的病情本身比较焦虑,一闹腾的时候更急,儿童心理科大夫就会叮嘱家长,第一不要着急,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理解,第二;周六日有时间多带孩子出去户外玩一玩~这位家长也极力的配合,真的有带孩子每周有时间就去户外玩,爬山、骑马等等~很尽力理解孩子,为孩子自己也在做着很大的改变。第三;父母定期参加相关家庭心理学习班或自我体验成长小组。
最近刚刚加入研究服药两周的023这个孩子,每次来随访都闲不住,总是要找些事情做,很容易急。每次来了之后都会用便利贴或者我给他一张纸折一些东西,自己说手工折的是:蝴蝶、青蛙,还会用便利贴纸一张张组合成一颗小树的样子,我看孩子折的挺开心的,我知道这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天赋,时不时还会鼓励一句:你真棒。有一次爸爸和我说孩子病情,孩子就突然跑过来问爸爸:你是不是又再说我?其实这样的孩子内心很敏感,也很脆弱,他们需要爱与理解。所以每次随访的时候刘主任都会叮嘱家长,不要大声的说孩子、不要打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多陪伴孩子~爸爸也有尽力的在配合,近一周来随访爸爸开心说孩子近一周在学校表现很好,老师第一次没有因为孩子的事情主动找他。我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很开心~
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容易被忽视,误认为“调皮捣蛋”,长大就好了。这几个月以来,在刘主任以及其他儿童心理科大夫的指导带领下,我好像也在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比之前更知道我应该如何去和ADHD家长以及孩子交流。至今参与研究的每位ADHD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离不开刘主任及团队中其它儿童心理科大夫的辛苦付出,也不开家长积极的配合。
感谢刘主任及各位儿童心理科大夫的指导,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到了很多经验~,能和您们在一起工作并且学到很多经验很荣幸!
作者 石丽蓉
本文是刘华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