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来认识认识我们的“眼泪”
大家还记得,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吗?没错,那就是“哭”,哇哇地大哭。而随着哭声,我们会留下“晶莹的眼泪”。
那大家对“眼泪”又了解多少呢?
我们的“眼泪”看似晶莹剔透,毫无杂质,但其实它是一种“混合物”,里面含有多种多样的物质,最多的是我们最熟悉的“水”,其次是“脂质”和“蛋白”’,再然后是微量元素,甚至会有一些病原微生物生存其中。
当我们受到精神刺激(比如大喜大悲,惊吓等)或眼睛受到刺激(如异物进入眼内,刺激性气味,炎症等)时我们的“泪腺”就会分泌大量的“水”进入我们的“结膜囊”内,因“结膜囊”比较小,无法一次性容纳这么多的“水”,就会有一部分“水”经“泪道”流入鼻腔,一部分逸出结膜囊外至面颊部,从而出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况。而当我们的“泪腺”因各种原因出现问题无法分泌“水”时,就会出现“无泪”的情况。
我们的“睑板腺”会分泌“油脂”,经“眨眼”动作将“油脂”均匀地分布到我们的眼睛表面,从而起到保湿的作用。就像在水面上铺上一层油一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而当“睑板腺”功能及结构发生异常时,油脂的分泌就会减少,而当“瞬目”运动减少时,油脂就无法均匀地分布到眼球表面,从而无法有效得在眼球表面形成脂质层,最终导致水分蒸发过多。
最后啊就需要我们的“黏蛋白”将“水和脂质”固定在眼球表面,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而我们的“黏蛋白”是由我们结膜表面的“杯状细胞”分泌的,它一端连着结膜,一端伸入水中,将两者连在一起,又因其的柔软性而无法完全将两者固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杯状细胞”受损无法分泌足够有效的“黏蛋白”时,就无法有效留住水分,导致泪液的丢失。

我们的“眼泪”分布在眼球表面,像“三明治”一样,最外层是“脂质层”,中间为“水样层”,最里面是“黏蛋白层”,从而使我们的眼球感到舒适。当其分泌减少或蒸发过快时,我们就会感到干涩不适,异物感,视物模糊,眼睛充血,甚至出现角膜溃疡穿孔,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常称其为“干眼症”。


干眼症有很多种分类。常见的有:脂质层异常导致的脂质缺乏型;水液层异常引起的水液缺乏型;眼表上皮细胞受损造成的黏蛋白缺乏型;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液动力学异常型;以及混合型干眼。
而引起干眼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药物因素(如一些长期口服的降眼压药物,精神类药物,局部滴用的眼药水等),长期化妆且卸妆不完全(如涂睫毛膏,画眼线等),过度用眼(长期看书,使用电子产品),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及恶劣的生活环境(干燥,高温,风沙天及阳光下暴晒等)。
而针对干眼的治疗,有效的方法有: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2. 注意用眼卫生,适当按摩眼周穴位。
3.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看书看电脑半小时后,望远3-5分钟,充分放松眼睛
4. 局部滴用眼药水,常用的类型是人工泪液。首选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海露(德国产),它是全世界第一支多剂量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目前也仍然是我们国内唯一的多剂量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产品。海露因采用独特的COMOD系统,精密设计的内部结构,能够做到药液单向流动不回流,防止空气倒吸污染药液,无需添加防腐剂,适合干眼患者长时间使用,安全性高。
5. 对于严重的干眼,需时及时就医。

本文是赵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