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青光眼周---愿所有人都享有“看得到的权利”

2021年3月7-13日是第14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主题为“视野不丢,生活无忧”。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也是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虽然白内障为全球排名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但因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目前完全可通过白内障手术而治愈,因此其危害不大。青光眼致盲是因为损伤了视神经,而视神经属于脑神经的一种。大家都知道脑神经的损伤是无法修复的,一旦出现其危害便会伴随终生,就如“中风”病人一样会有后遗症。所以青光眼致盲是不可逆的,其危害更大,更长远。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终生随访是避免青光眼致盲的有效手段。
那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为其主要危险因素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就像轮胎的“胎压”,气球内的“气压”一样。但它产生压力的主要物质不是“空气”,而是“眼内的晶状体、玻璃体及房水”。其中“房水”是流动的,正常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房水”是引起眼压改变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治疗青光眼的主要“靶点”。
就像是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正常情况下,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是打开的,水池里的水位不变,但水是流动的。一旦进水口太大或出水口太小时,水池里的水就会溢出来,反之水位就会下降甚至干枯。青光眼的病人就是因为出水口变小了甚至完全关闭,导致眼球内的水无法排出,眼内的压力增高,压迫了眼内的血管和神经,最终导致视神经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不可逆的视野缺损和视力损失。

正常眼压范围:10-21mmHg
我们的眼睛除了能让我们看清东西外(视力),还决定着我们看东西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做“视野”。当我们的视神经受到损失时,我们的视野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典型的青光眼视野改变有“旁中兴暗点 鼻侧阶梯 弧形暗点 管状视野”。

当视野只剩下中心一点点时,我们就叫做“管状视野”,就像从一根管子里往外看东西一样,只能看到管口那么大小的一个地方,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应该如何来发现青光眼?
在青光眼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青光眼患者在意识到看东西有问题的时候,视野损害可能已经达到了40%,到了青光眼的中晚期,所以尽早发现青光眼至关重要。以下的一些方法可以帮我们及时发现青光眼:
1. 平时因多关注视力:如每天或每周站在同一个地方看远处同一个物体,看是否变得模糊。(当然要一只眼睛一只眼睛看,不能同时两只眼睛一起看。可以用手掌蒙住一只眼睛。)
2. 要关注看东西的范围有没有缩小:有部分青光眼患者在晚期的时候其中心视力仍很好,所以光查视力无法发现。这个时候就要看视野有无改变。平时看东西的时候要观注有无黑影遮挡,图像有无缺损,有无马路变窄,走路时会不会常常撞到东西等
3. 当大量喝水、长期待在黑暗环境中、用眼过度或者心情抑郁易怒,大发脾气后出现眼胀不适,眼眶周围疼痛,视物疲劳,严重时出现眼红眼痛,头痛伴恶心呕吐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4. 青光眼是有遗传倾向的,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展成青光眼。所以在直系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的人,应每年至少1-2次于眼科就诊检查,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5. 在眼科门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是否患有青光眼。眼部的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眼底检查及查视力、测眼压、眼底照片、视野检查、UBM检查、OCT检查等。这些检查在随访中也很重要。
那确诊青光眼后该怎么办?
1. 遵从医嘱,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保守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
2. 门诊长期随诊。青光眼常容易复发,且常为双眼发病,进行性进展,所以按时复诊至关重要。
3. 保持好的心情,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避免大量饮水、避免在黑暗环境中玩手机工作等。

本文是赵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