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结肿大:炎症肿大 or 肿瘤转移?做啥检查?如何处理?
淋巴结分布于整个人体,它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正常的淋巴结一般在0.2 到 0.5厘米。
临床上一般只能检查到身体各种浅表的淋巴结组织。由于多数恶性肿瘤在疾病进展过程会发生淋巴结转移,使治疗肿瘤难度增大,也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因此,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淋巴结肿大,就一定是肿瘤转移了吗?如何区别淋巴结炎性肿大和癌症淋巴结转移?这不管是对于肿瘤患者还是临床医生,都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急慢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病灶,表现为局部性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 2 到 3 厘米,质地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
常见病因主要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急性蜂窝织炎、麻疹、风疹、结核、真菌感染、丝虫病及性病等。
其中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颈部血管周围,呈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晚期破溃后可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经过抗炎治疗之后,会表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通常普通细菌感染治疗后见效快;淋巴结核治疗周期长,但总体预后较好。
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于颈部、腋窝、锁骨上窝或者腹股沟等处出现,多为坚硬的肿大淋巴结,起初为单发,无疼痛,可被推动。
随着肿瘤进展,很快会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并侵及到周围的其他组织,不可被推动,此时有局部或者放射性的疼痛,晚期状况可能会发生坏死,以致溃疡,感染,甚至出血。
口咽癌、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等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胸腺癌、肺癌或食管癌等可能出现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腹部恶性肿瘤(如胃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等)等可能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浆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病等)常出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提示疾病已进入进展期,需要积极全身综合抗肿瘤治疗。不同瘤种对治疗的敏感度不一致,因此预后差异较大,但总体预后不佳。
体格检查
主要目的是判断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分布部位等信息。
检查顺序依次为耳前、耳后、耳下、枕后、颌下、颏下、颈部、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触诊时应注意肿大淋巴结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及瘘管形成。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当淋巴结肿大时,各型白血病较易经血常规检查发现,此时外周血会出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 如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炎性疾病;在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晚期以及许多实体肿瘤晚期,因肿瘤细胞浸及骨髓,可致全血减少。 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白细胞、浆细胞瘤、类脂质沉积症等疾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尤其是对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
B 超、CT 或 MRI 可对全身脏器进行检查,排查可能的疾病,明确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淋巴结造影可明确深部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PET-CT 可从影像与代谢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淋巴结情况,并可为判断肿大淋巴结的性质提供参考信息。
病理检查
淋巴结活检可对肿大淋巴结进行明确诊断,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