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冬云 三甲
李冬云 主任医师
东直门医院 血液肿瘤科

疲乏不仅仅是一个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1268人已读

疲乏不仅仅是一个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人得了癌症之后,很少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大多数癌症患者都看起来精神萎靡不振、连走路和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这是典型的癌因性疲乏(CRF)的表现,CRF是一种肿瘤患者常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症状,无论是在病程早期、进展期、终末期,甚至在恶性肿瘤被确诊之前就会出现。也是肿瘤常规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根据 CRF 的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而 CRF 是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疗过程中,因肿瘤本身、相关治疗手段或其他多种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机体在气血、脏腑、阴阳亏损,日久不复而致机体阴阳失调,其疲劳以躯体疲劳感最为明显,程度较重,在睡眠和休息后不能减轻,属于疾病性疲劳。
近日,《医师报》记者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区医院邓皖利主任,她针对CRF的发生、发展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治疗在改善疲乏中的优势和深远意义。


疲乏的背后居然着癌

数据统计,CRF临床发病率高达60~70%,是所有肿瘤相关伴随症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CRF的概率为80%~90%,其中45%患者为中重度疲乏,超过75%的转移性肿瘤患者存在CRF。其中女性、肺癌患者、年轻以及伴有焦虑或抑郁明显的患者更加严重。CRF的发生与放化疗、肿瘤本身进展以及多种协同因素如疼痛、贫血、焦虑、抑郁、睡眠紊乱等的存在密切相关。

邓教授介绍,在临床中,常因首发CRF前来就诊的患者比比皆是。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未确诊为肿瘤时,CRF成为了首发症状。患者常见表现为消瘦、胃口差,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也可能表现情绪上的烦躁、焦虑、失眠等。由于CRF 是肿瘤及相关治疗导致的主观痛苦、疲乏感,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经常被忽视。鉴于CRF在癌症患者中的高发生率以及给患者的各项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各大指南专家共识均表明,筛查评估在癌症相关疲乏管理中十分重要。现阶段临床对于疲乏的评估越来越规范,主要还是通过量表检测和询问来判断患者CRF的严重的程度。
临床中不能只单纯评估疲乏的轻重程度,因为引起疲乏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系统的失调,包括生物医学方面和躯体因素都会引发。所以还要结合患者周围的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包括患者的身心综合疲劳、活动能力、患者对于社会的感知力,和情感方面综合评定,只有在真正明确病因病机的前提下,才能精准施治。


中西医结合缓解疲乏,可增效减毒

“CRF的治疗,主要从病因出发,首先分清楚疲乏是由治疗方式引起来的,还是肿瘤本身引起的至关重要,因为分不清楚原因可能就会走很多弯路;同时实施干预措施首先考虑改善导致疲乏的潜在因素,如改善疼痛、焦虑、抑郁等症状,对症处理才能及时的缓解,只有治本才能够真正改善疲乏的症状。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分清楚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疲乏。

邓教授认为,对于癌因性疲乏的治疗,目前西药的疗效并不能完全肯定,例如促红细胞素生成素、激素等药物来看,促红细胞生成的素主要是针对贫血引起的疲乏,对于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疲乏,没有效果了,使用该药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使用后很多患者疲乏的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只能在短时间内使用的,长期使用则易加重 CRF。所以西医目前都只能起到缓解疲乏症状,而改善临床症状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能够安全、经济、有效地解决癌症相关性疲乏这一临床常见问题。

邓教授介绍,癌因性疲乏属中医虚劳范畴,虚劳又称虚损,虚者,即气血阴阳亏虚,损者,即五脏六腑损伤。中医的治病气血阴阳、八纲等治血辨证,五脏六腑气血阴阳都亏虚的情况下,要精准的辩证论治,在辩证论治的同时,分清楚患者是气虚还是血虚、肾虚还是脾虚亦或是肺虚等,运用八纲辨证可以对疾病的病性、病位、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疾病的类别作出综合判断。所以,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式多样且用途广泛,临床研究表明不论是中药汤剂、中药膏方、中成药还是针灸等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癌因性疲乏。并能辅助西医治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从关注肿瘤到关注肿瘤患者

现阶段,肿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前治疗只是针对瘤体,现在更加关注肿瘤患者,回归疾病的本源后开始落实到了的角度上,开始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中医的整体观不谋而合。可以说中医既着眼于整体,又讲求辨证论治,做到因人因证施方,可以使疗效达到最优化。

邓教授指出,以往CRF 给患者及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困扰却一直被人们忽视,直到近几年才得到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带瘤生存,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和要求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把目光投向肿瘤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但目前中医对 CRF 的治疗多为个人经验,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多学科、双盲的临床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加强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的实验研究,为 CRF 的中医治疗提供更为可信的数据支持,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实现中西医协同综合治疗。

转自“医师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冬云
李冬云 主任医师
东直门医院 血液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