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胫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病理骨折的治疗
患者,男,28岁,主因“下楼扭伤致右踝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2月余”由门诊以“右胫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病理骨折”收入院
查体:右小腿远端胫前皮肤颜色正常,无静脉怒张,皮温略高,局部压痛,无明显放射痛,右胫骨远端处可触及骨面粗糙,右胫骨远端轴向叩击痛阳性、右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右踝背屈10度,跖屈30度,内外翻20°;左踝背屈25度,跖屈50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足趾感觉血运活动正常。
治疗方案:应用超声骨刀肿瘤刮除清除、95%酒精、甲氨喋呤局部化疗、微型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前影像学资料:
踝关节X线示:右胫骨远端见类圆形囊状骨质破坏,呈膨胀性,骨皮质变薄. 。术前大体像
核磁踝关节平扫(2017-10-20本院):右胫骨远端肿物,见约29 mm×13 mm×24 mm的异常信号,TIWl呈等信号,边缘清楚,可见骨质破坏,考虑为骨巨细胞瘤可能,请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右侧腓骨下段骨髓水肿
CT结果显示:右胫骨远端见类圆形囊状骨质破坏,呈膨胀性,内见骨小梁中断,骨皮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
术中:
术后影像学资料:
X线:术后右胫骨远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
术后1年随访:术后右胫骨远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植骨融合良好,踝关节活动好,无心肺转移。
骨巨细胞瘤科普: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简称GCT)为骨原发的良性侵袭性肿瘤, GCT病因不明。(Notch信号途径蛋白 )
GCT是以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结构的侵袭性骨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它有潜在恶性,不能与一般的良性肿瘤同等看待。
据统计有20%的GCT为恶性,其中有8%为原发恶性骨巨细胞。
1918年 Cooper最早描述本病
1919年B loodgood正式命名为骨巨细胞瘤
1940年 Jaffe系统分析了含巨细胞的病变,并将巨细胞瘤从其中分离出来。
多数学者认为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髓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发病率:
常见骨肿瘤,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第3位。
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7%. 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16%,在良性骨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
恶变为肉瘤者少于1%
临床特点:
局部疼痛 、肿胀 、压痛 、功能受限、病理骨折
诱因常是轻微外伤。无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
无论良性和恶性GCT,在病变进程中均可恶变成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并可发生肺和淋巴结的转移。
75-90%的巨细胞瘤发生于长骨,典型位于长骨骨端。
最好发部位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半数以上发生于膝关节周围。桡骨远端,股骨近端,胫骨远端……
下肢与上肢比例约3-4:1
扁骨巨细胞瘤(椎骨),颅骨等。
发病特点:
GCT好发于青壮年,高峰年龄20-40,极少病人在骨骺未闭合前发病。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56.14%
年龄低于20岁组中,女性更高 72%
治疗: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包括局部切除、囊内刮除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地诺单抗药物等。
手术治疗
1、单纯刮除术,复发率达40~60%。
2.扩大刮除术:核心理念是虽然做的是刮除术,但通过一系列手段,最终达到边缘的手术边界,这样既保留了长期良好的功能,又达到了满意的外科边界,复发率可以降到10%左右。刮除术 包括 磨钻打磨、氩气刀烧灼、石碳酸涂抹骨壳、液氮冷冻、高压冲洗枪冲洗 、超声骨刀的应用。
3.病灶切除术、骨水泥、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4.基因治疗。
本文是孙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