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室间隔缺损一定要手术么?
小孩得了心脏室间隔缺损,一定要手术么?
室间隔缺损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属于比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经过及时治疗,其体格发育、学习、工作、体育运动等生活质量和寿命基本与正常儿童一样。当前,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几乎在99%,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那么,小孩得了心脏室间隔缺损,一定要手术么?是否可以自己愈合呢?
这要从室间隔缺损的部位、类型、大小和患儿的临床表现来综合分析。
1. 如果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且缺损直径较小,比如3-5mm,在学龄前是有自然关闭的可能性的,因此,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多汗、频发的感冒咳嗽、甚至肺炎,吃奶喂养良好,体重增长满意,可以3-6月复查一次心脏彩超,一直观察至幼儿园学龄前。如果等到幼儿园学龄前,如室间隔缺损了仍未“长好”,则须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2. 对于缺损直径较大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往往早期比如1-3月龄,即可出现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和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症状,比如出现多汗、气促、频发的感冒咳嗽、甚至肺炎,吃奶停顿、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家长应该及时带宝宝至专科医院就诊,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
3.对于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由于没有自然关闭的可能性,且容易导致主动脉瓣脱垂,造成终生的不利影响,因此,一旦确诊,无论直径大小,均须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4. 对于有巨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由于分流量极大,极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如不及时接受手术修补可导致肺动脉高压不可逆转,患儿可安静休息时出现发绀,提示患儿已失去手术时机,家长一定要抛弃侥幸心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5. 此外,无论哪种类型的缺损,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主动脉瓣脱垂的证据,均应该积极手术,而不是继续观察等待。
近年来,不少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中心开展的介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对室间隔缺损手术修补的有益补充,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部分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和肌部室间隔缺损。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及直径较大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以及所有的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均需手术修补。
手术切口可选择 胸骨下段3-5cm小切口或者右腋下切口,均能有效的修补室间隔缺损,安全 美观。
本文是邹明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