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周绪杰 三甲
周绪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有些肾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11704人已读

如果遗传病没有办法治疗,那么检测基因有什么价值?这是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但是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医生如果不能解释清楚,患者会埋怨大夫拿自己当“小白鼠”,是搞科研、发文章,过度医疗,白花钱。而没有道理的检测,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家庭矛盾。


那么,基因检测的意义有哪些?


1. 明确或者修正诊断。


有些遗传性肾脏疾病有特定的临床表现,比如典型的眼耳肾综合征;或者肾活检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可以直接诊断。


但是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可能有不同的致病基因;致病基因不同,则应该归于不同的疾病。比如,同样都是肾病综合征,病因可能是Alport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abry病等,致病基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一些即便是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或者IgA肾病的患者中,可能存在IV型胶原的基因突变,应该属于Alport综合征的变异形式。


甚至已经进展到尿毒症,肾病病因也有必要搞清楚,这些患者实际可能有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比如Fabry病、胱氨酸贮积症,这时对于部分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就有可能改变治疗方法,至少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风险。


在一项对3000多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中,发现有50%的遗传性肾病通过基因检测改变了治疗策略,53%发现了肾外器官受累。根据文献和我们自己的经验发现,通过基因检测,甚至约有5%的患者的原来的临床诊断得到修正。


而基因检测阴性,未必一定是坏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遗传病(但需要谨慎一点)。


2. 指导治疗。比如同样是肾病综合征,突变比例、突变基因不同。一项对1783例激素抵抗肾病综合征的家系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病人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这提示早期基因筛查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而一些基因相关疾病表型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比如,同时有激素抵抗肾病综合征和线粒体脑病的患者携带有参与CoQ10合成相关基因的突变,简单增加辅酶Q10就可以改善治疗。


而对于即便走到尿毒症的患者,对患者和对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还可能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移植供者,避免日后的肾病复发。


3. 判断预后。突变基因、突变类型不同,患者表现和进展也明显差异。比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可以有PKD1和PKD2基因突变。相比PKD2基因突变的患者,PKD1突变的患者更早出现高血压、肉眼血尿,进入透析早10-20年(PKD1常常≤55岁,而PKD2在70岁之后)。此外,同一基因的不同的突变也影响进展的速度,导致PKD1的蛋白表达下降的突变一般进展速度更快。



4. 遗传咨询。患者在生下一代宝宝的时候,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指导优生。比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完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实现后代不再得病。而Alport综合征,可以是X连锁(COL4A5),也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COL4A3和或COL4A4),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将有50%和25%的概率导致后代致病。X连锁遗传的患者往往男性比较重、女性相对比较轻。


5. 基因治疗。虽然目前还在摸索阶段,但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疾病发病机制的进展,基因治疗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6. 促进医学的发展。遗传性疾病多数是罕见疾病,所以导致对很多疾病的认识不足。如果通过基因检测,把数据和资源留存下来,就能帮助医生和生物学家们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会有一些遗传病,目前还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那基因检测还有意义么?当然有!首先任何疾病治疗前提是确诊;其次,如果确诊了,即便没有办法治疗,至少也弄清楚了,死心塌地了,不然乱投医可能花了钱还可能有副作用;最后,即便没有办法治疗,可能还得为后代着想。


周绪杰
周绪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