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叔走了,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是悲伤,更多的应该思考我们该怎么做
2月27日下午,著名电影演员吴孟达,因肝癌救治无效去世,享年70岁。从此,影坛再无“金牌配角”。本人作为达叔的忠实粉丝,对其匆匆离世深感悲痛。愿达叔一路走好,天堂里再无病痛。悲痛之余,我想我们应该思考点什么,在现今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达叔从发现肝癌到病逝“不到3个月”,缺钱治病吗?“NO”。那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达叔走了,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悲伤,更多的应该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尽量让悲剧不要再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其实,除了达叔,以前也还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名人,因肝癌匆匆离去,虽然有些比较久远,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我盘点了一下近20年因肝癌去世的部分名人,名单如下:
2001年2月台湾歌手陈一郎,享年47岁
2005年8月著名演员傅彪,享年42岁
2008年2月“肥姐”沈殿霞,享年62岁
2011年4月相声名家陈鸣志,享年65岁
2012年11著名演员于凌达,享年54岁
2015年4月著名诗人汪国真,享年59岁
2015年6月艺人安钧璨,年仅31岁
2018年9月摇滚乐歌手臧天朔,享年54岁
2018年9月相声艺术家师胜杰,享年66岁
2021年2月音乐人赵英俊,享年43岁
2021年2月喜剧演员吴孟达,享年70岁
如此多的名人因肝癌去世,怎叫人不心痛!但,我们不能只沉浸在悲伤中,我们得思考:
对于肝癌,我们能做什么?可以让悲剧不再重演吗?
请接着往下看
一、我们先了解一下肝癌的现状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只有更好的了解肝癌的现状,我们才会去想做点什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内肝癌的现状:
在我国,肝癌在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位列第4,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死因中位列第2。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84.1万例,而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了全球病例的46.7%。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有肝硬化背景,且大多数患者因为未能定期体检,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差,目前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5%。而日本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将近60%。是医疗中国医疗技术太差?回答是否定的,中国在肝癌治疗方面是紧跟国际步伐的,甚至有些技术还是领先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关键问题是国人不重视定期体检,当发现时已到了中晚期,你说要医生怎么办?妙手回春?医生只能尽量去帮助,帮助不了就只能去安慰了。其实治疗效果好不好,关键是看发现的早不早。面对肝癌,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只要我们重视体检,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信不信由你,我只用数据说话:对于瘤直径小于1厘米的肝癌,5年生存率高达90%;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也可达到70%~75%。
二、不要等有了症状才去检查
身边有些朋友,我知道其是慢性乙肝或者长期喝酒的,会提醒他们定期体检,但是他们有的回答是:我没什么不舒服,不用查,肯定没事。他们不知道,肝癌的早期常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轻微症状而被忽略,真要是出现明显症状了,病情可能就严重了。原因在这里: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功能比较强大的重要脏器,正常人只需要1/3的肝脏,就能维持日常生理功能需要,因此肝脏恶性肿瘤早期,肿瘤比较小,加上肝实质本身没有痛感神经,所以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当肿块增大到一定大小,牵拉肝包膜及影响到肝脏功能时,会出现肝区隐痛、乏力、食欲下降、厌油、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往往被认为是工作太辛苦、压力大,甚至普通感冒等而被忽略,当出现黄疸、肝腹水时才引起重视,而这时已到了肿瘤的中晚期。
所以,千万不要等有了症状才去检查!
三、哪些人容易患肝癌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我国有将近90%的肝癌患者感染过乙肝病毒);
(2)过度饮酒(饮酒伤肝,地球人都知道);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肝癌);
(4)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黄豆、坚果或用发霉的花生榨的油);
(5)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如肝吸虫、血吸虫、胆汁淤积等);
(6)有肝癌家族史(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有一个人或者多个人患过肝癌,包括祖父母、外公外婆、父母、兄弟姐妹);
(以上6种人群中,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四、预防肝癌我们该怎么做?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1)阻断HB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已有慢性乙肝或 慢性丙肝的患者,应到正规医院专科诊治;
(3)加强粮油食品防霉去毒,减少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避免厨房竹木制厨餐具的霉变,减少个体暴露风险;
(4)改善饮水卫生;
(5)戒烟、戒酒、保持健康体重、平衡膳食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对于上述肝癌高危人群,我们建议:
每隔6个月至少进行1次检查,检查的常规项目为: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费用低廉、简单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其它检查项目,比如肝功能、血常规等,必要时行肝脏增强CT或MRI检查。
后记
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会治病,我想还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普工作者,去传播医学知识和健康理念。假设写一篇好的科普文章或录制一个科普视频,能够让广大百姓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懂得如何预防某种疾病,那么,这比治好一个患者意义更大。
一篇好的原创科普文章,篇幅虽不长,但是从查阅资料,写作,制作图片,排版到最终发布,往往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朋友们,动动你们的“金手指”,帮我将文章转发到你们的朋友圈或者发给有需要的朋友,让更多的人能看到。
本文是周臻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