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骶髂关节炎
第九节 骶髂关节炎
【概述】
骶髂关节炎分为原发性骶髂关节炎和继发性骶髂关节炎。原发性骶髂关节炎是骶髂关节的无菌性炎症、各种脊柱关节病或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早期病症。疼痛是主要症状,慢性起病,以夜间或晨起较重,活动后多可减轻。继发性骶髂关节炎常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病变、医源性损伤、髋关节受损、内分泌失调和代谢功能障碍、髋关节结核等。
【临床表现】
疼痛是骶髂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僵硬,严重时可放射至臀髋部、腹股沟甚至大腿内侧。特点为隐匿发作、持续性钝痛,夜间休息时明显,影响睡眠。体位改变时加重,翻身困难,需双手从双侧髂部固定协助翻转。活动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不稳定、负重时疼痛加重,发生功能障碍等。
【体格检查】
骶髂关节区叩击痛、压痛明显。屈髋屈膝分腿加压试验可引发腰骶痛,“4”字征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在X线片上可有骶髂关节致密性改变,CT对骶髂关节早期骨质病变更为敏感。活动性骶髂关节炎MRI可见骨髓水肿/骨炎、滑膜炎、附着点炎、滑囊炎等特征性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沉、CRP可有升高表现。自身免疫全套、HLA-B27、RF、布鲁氏杆菌抗体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点:①腰骶部疼痛及僵硬;②骶髂关节区叩痛、压痛;③骶髂关节MRI示炎症性改变。本病诊断多无困难,在诊断骶髂节炎的基础上,更应积极去寻找原发和继发因素。
骶髂关节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现为腰痛伴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症状,及腰椎旁软组织明显压痛、叩击痛,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2.纤维肌痛症 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表现为慢性广泛的肌肉和关节疼痛,伴有疲劳、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多发性压痛点,多见于35~55岁的女性,与该病鉴别特点在于无明显影像学改变及全身征象较多。
3.风湿性多肌痛 是一种病因不明,持续性颈肩胛带或骨盆带肌疼痛、僵硬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伴血沉明显增快(>40mm/h),CRP升高,影像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治疗骶髂关节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减少或者延缓复发。
1.口服、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消炎镇痛药缓解疼痛。
2.施行针灸、热疗、牵引和体外冲击波等多种治疗方法。
3.局部消炎镇痛液注射疗法 骶髂关节腔内可注入消炎镇痛液(含有地塞米松棕榈酸脂、复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糖皮质激素)、臭氧治疗。
4.介入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反复发作,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可采用骶髂关节的射频热凝治疗。
5.银质针疗法 根据宜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压痛点检查(腰部、骶髂关节区、大腿根部内收肌群、髋臀部等)后,行密集型银质针针刺导热治疗。
6.手术治疗 对于个别严重的病例可考虑外科行骶髂关节融合术,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更直接、更显著地缓解疼痛,但对功能的破坏也较大,应在权衡利弊后实施。
【康复与预后】
部分患者经药物镇痛、骶髂关节射频热凝、关节腔内臭氧或消炎镇痛液注射、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等方法治疗后,疼痛可获得缓解。但对于腰骶僵硬、骶髂关节破坏融合者,远期疗效常不理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