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患者男性,45岁,2017年因腹胀、乏力发现脾肿大、贫血,经骨髓检查诊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曾经口服芦可替尼,脾脏一度有所缩小,但贫血无明显改善。先后用过干扰素、美卓乐、羟基脲等药物治疗,病情加重,血红蛋白仅30~40g/L,每周都需要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依赖,2019年转来我院。入院时患者腹部明显膨隆,脾脏明显增大,B超检查为300mm×90mm,并且有脾梗死。
2019年患者在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是患者的妹妹,HLA配型完全相合,血型不同,患者A型,供者O型。移植前预处理时,患者的脾脏逐渐缩小,腹胀明显缓解。移植后2周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检查提示供者细胞完全植入。但是,患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还需要时不时的输红细胞和血小板。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血清铁蛋白显著增高。考虑铁蛋白增高的原因是移植前大量输注红细胞,导致的铁过载。给予患者祛铁药物地拉罗司治疗后,患者的输血间隔逐渐延长,直至脱离输血,红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血型转换为供者血型。目前患者移植后2年多,脾脏明显缩小,多次复查骨髓,骨髓的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至恢复正常,造血恢复正常,也重返工作岗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在疾病早期,仅仅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等的增多,脾脏的轻度肿大。随着骨髓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骨髓造血功能丧失,脾脏替代骨髓造血,脾脏会进行性肿大,病程长的患者,脾脏下缘甚至抵达盆腔,同时还会有肝脏肿大。在这个阶段,患者常常伴有盗汗、消瘦等全身消耗性症状,而且由于脾脏无法完全替代骨髓造血,患者常合并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输血的效果也很差。
在疾病早期,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等药物治疗,改善贫血、脾肿大等相关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输血依赖,或者有转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就需要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以治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发生植入失败、移植物功能不良的情况比其他病种多。我院在国内较早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在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是万理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