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性耳聋:把握住急症最佳时间,帮你挽救闹小脾气的听力
民间有言:蛇打七寸。
这句俗语用在突发性耳聋的身上也恰如其分。时间就是突发性耳聋最正准的要害。根据临床上大量病例数的统计结果来看,及时来院就诊大概有70%-80%的突聋病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或者痊愈。那么从医学角度来看,我们大致可从3个方面深入的来了解一下突发性耳聋。
(耳部结构图)

1,遗传因素
预防儿童里面发生突聋,第一位要考虑的是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说儿童4,5岁了,突然间听力就不见了或者突然听力下降,我们就会高度怀疑遗传因素,有很多的内耳疾病是可以导致突发性耳聋的,比如说我们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还有一个内耳的Mondini畸形,乃至共同腔的畸形都可以引起(诱发)突发性耳聋。
但是在成年人之间,出现突发性耳聋一般和遗传是没有关系的。发生突聋一般都是在30岁以后,40岁50岁是最多见的时候,虽说现在这个病是在不断年轻化,但一般还是在30岁以后比较多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遗传性耳聋这种病是可能会发生隔代遗传,这一般与染色体,线粒体有关。不同遗传基因造成的遗传聋是不一样的。建议备孕前做一个有关听力的基因筛查,风险评估一下最好。
2,造成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
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耳的结构发生了老化。
大声的噪音--暴露在巨大声音中会损害内耳细胞。
遗传--你的基因组成使你更容易受到耳内退化的影响。
职业声音&休闲噪音。
药物--抗生素庆大霉素、西地那非(伟哥)以及某些化疗物会损害内耳。高剂量如:阿司匹林、其他止痛药、抗疟疾药物或利尿剂,可能也会引起听力的暂时丧失。
疾病--引起高烧疾病,脑膜炎,可能损害耳蜗。
3,治疗
从治疗角度我们首先要改善内耳的微循环,首选糖皮质激素,它对于免疫、循环、肾脏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以下药物可作参考)
短效激素:氢化可的松(8--12h)
中效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12--36h)
长效激素:地塞米松(36--54h)
降低血液粘稠度加使用抗凝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再配合高压氧、混合氧的使用。
突发性耳聋的时间长了会受累到另外一只,所以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哦!
遇到中度或重度聋我们优选方案就是要考虑助听器和耳蜗植入器。现在的病人大多数对于助听器都有一个误区、偏见,说买来戴上以后也不好,该听不见还是听不见。你们发现问题了吗?这类病人他通常不说自己是如何如何配的,而说他如何如何买的,我在商店里买的,我在哪哪哪买的。我们要明白,助听器与眼镜是相同的,眼镜需要度数来配,同样,我们的助听器也需要。他要经过专业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听力状况来配。随便买回来一个助听器其实对您的听力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这一方面,需要您仔细甄别。耳蜗植入器相较于助听器更适于残存听力很少或几乎没有的全聋病人,用人工耳蜗替代病变损伤耳蜗,来达到重建听力的一个目的。
尤其注意,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的助听器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大家一定要去医院验配,找准与自己适配的助听器,帮您重获听力。
本文是戴海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