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破溃怎么办?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破溃怎么办?
放疗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能量射线来照射肿瘤部位,以起到抑制肿瘤杀灭瘤床亚临床病灶的目的。但在放疗过程中,由于乳腺部位处于位置较浅表的胸大肌筋膜表面,加之放射线的穿透力极强 ,故而不可避免引起放射性皮炎。放疗4周后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红肿、疼痛、脱皮、糜烂、水泡、色素沉着等。严重者甚至溃疡、感染和坏死,且久治不愈,增加病人痛苦。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放疗带来的皮肤损伤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为了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做好自我防护。 照射野皮肤不宜使用化妆品,因化妆品可能含有锌、铅等
其他金属元素。保持照射野皮肤免受理化刺激,勿用肥皂洗擦 ,勿用刺激性药膏,勿抓挠,勿贴胶布,避免冷热刺激,禁用 热水袋 ;当皮肤出现干性脱皮 、瘙痒难忍时,可用手轻轻拍打止痒;出现脱屑、皮肤破损时,勿用手撕剥周围干燥脱皮部分,以免损伤正常皮肤 ,造成感染。嘱患者穿柔软、宽松无领纯棉
内衣,以免领子摩擦皮肤造成损伤,在放疗期间不要让接受放疗的部位暴露在阳光下。
2 放射防护剂的应用。比亚芬是目前应用较广泛地用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敷涂药膏,具有良好的水合作用,涂抹后其中的水分能迅速被损伤皮肤吸收,预防和减轻照射野皮肤的干燥。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起到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同时改善微循环对损伤组织的作用。可以提高皮肤耐 受性,使放射治疗反应出现晚、程度轻,可较好地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使放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3 促进皮肤修复药物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以补充内源性EGF的不足,通过与基底层细胞的 EGFR结合发挥作用。其能促进鳞状上皮、血管内皮等多种细胞生长,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和伤口的再上皮化,促进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 向创面迁移,以加快创面愈合速度。代表药物有金因肽。
4 喜疗妥应用。通用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多磺酸粘多糖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能施药后迅速解除局部 疼痛和压迫感。多磺酸粘多糖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修复,而且其药性温和能渗透至皮下,使滤泡收敛,创面呈干性脱皮,可促进创面早期愈合。
5 激素的应用。在放疗患者中预防性使用糠酸莫米松霜,显示出对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有一定的作用。皮质类固醇乳膏可能是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炎最有希望的局部用药,但皮质类固醇乳膏有延迟愈合的作用,这和治疗期望相抵触,因此皮质类固醇乳膏只可用于刺激性炎性皮肤,不能用于湿性皮肤反应。
6中药类。 中医理论认为放射线其性属热,放射性损伤为热毒过盛,湿热之邪蕴结于皮肤所致 ,从而产生脱屑、溃疡等症状。在治疗上,宜选用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药物。一些药物如黄芪、黄柏和虎杖等,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作用,另外,有些药物如血蝎、三七和紫草等能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和祛腐生肌,具有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组织生长。芦荟鲜叶片汁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清热解毒、软化血管、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等功效。芦荟可降低射线诱导的急性皮肤反应,其抗辐射机理可能与芦荟中所含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有关。另外,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如京万红、湿润烧伤膏等外用涂抹也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除常规的护理以外,外用药物是当前防治放射性皮炎的首选方法,包括比亚芬、激素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中药等都可以尝试,相信大家了解了以后,也就不会感到惊慌害怕了,希望所有的病友都能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这样离治愈肿瘤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哦。
本文是张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