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病损的中西医结合评定与疗效标准(草案)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杨万章,吴芳,叶碧玉,盛佑祥,赵宁,王俊,陶红星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属于后组颅神经。由于二者在咽部的功能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将该两组神经合并讨论。
舌咽神经主要分布于咽腭弓、悬壅垂、软腭、咽腔、舌后1/3、鼓室、茎突咽肌、腮腺;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在后颅窝的硬脑膜、外耳道、耳甲腔、环甲肌、会厌、声门裂、舌根、梨状隐窝、大部分喉肌和声门裂以下粘膜、食管气管以下内脏管腔粘膜和平滑肌(迷走神经)。舌咽和迷走神经是吞咽动作的主要支配神经,舌咽神经的部分或全部麻痹,表现为轻度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腔和舌后1/3味觉减退等。如果同时伴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损伤,则同时出现中到重度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或失音,少涎或多涎,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的损伤分核上、核性、核下。单侧的核上损伤不构成吞咽障碍。双侧核上、单侧和/或双侧核性、核下均可引起吞咽相关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有关吞咽障碍的分级评定标准较多,广泛地指导吞咽困难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单独讨论严重吞咽障碍,所涉及颅神经和全身疾病、精神状态较为复杂。本标准围绕舌咽、迷走神经常见病变的实际情况,制定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分级评定标准,借以指导临床实践。
1.0 舌咽神经痛
桥脑小脑脚、颈静脉孔、颅底、鼻咽部、扁桃体的肿瘤,蛛网膜炎、动脉瘤压迫均可导致舌咽神经痛。疼痛的部位在舌根或扁桃体区附近咽壁,可放射至鼻咽部或耳深处。可因吞咽、讲话、咳嗽、呵欠而诱发,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在咽后、舌根、扁桃体窝等区域有疼痛触发点。疼痛如闪电样,持续时间较短是其特点。但应注意与咽腔、扁桃体的急慢性炎症相鉴别,后二者常有咽或扁桃体炎性体征。但舌咽神经痛不如三叉神经痛多见。
1.1舌咽神经痛的分级评定。
1级 无规律的咽后、舌根、或扁桃体窝区域1处或2处闪电样刺痛,疼痛可以忍受或被忽略。
2级 上述区域的疼痛间断发作,进食硬物时容易诱发疼痛,持续时间短,但已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3级 疼痛发作的程度已引起患者足够重视,常规消炎止痛药或局部治疗不能缓解发作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辅助检查已可发现可能的致病因素。
1.2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至少1年以上未发作。
好转:疼痛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在原基础上至少进步1级以上。
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善。
2.0 吞咽障碍的分级评定
脑部双侧大脑半球病变如中风、寄生虫病;延髓、脑干一侧或双侧的肿瘤、炎症、血管病变、外伤;小脑或脑桥、延髓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如多系统萎缩、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疾病;鼻咽癌自然发展,放化疗后波及临近神经均可出现吞咽障碍。轻症为单神经病变,稍重者为复合神经单侧病变,重者为双侧多组颅神经病变伴有精神、心理障碍。
级 别 | 体 征 | 吞咽障碍的程度 |
1级 | 单侧咽反射减弱。 | 偶有进流质呛咳。 |
2级 | 单侧咽反射消失,舌后味觉迟钝 。 | 进食呛咳,谨慎健侧勉强进食,声音稍嘶哑,或需鼻饲。 |
3级 | 双侧咽反射减弱,咽腭弓、悬壅垂运动迟缓。 | 勉强进半流、固体食物不引起呛咳,构音流畅。 |
4级 | 双侧咽反射消失,咽部吞咽、发音器官尚无明显萎缩。 | 可进食水,易呛咳,需置放鼻饲管进食以保证营养,构音不清;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较重者有精神障碍,多数不易配合进食。 |
5级 | 双侧咽反射消失,咽部吞咽、发音器官有弛缓、微缩 | 无法经口进食水,完全依赖鼻饲,精神尚可,有进食欲望,有唾液分泌减少或增多 |
6级 | 双侧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咽部器官及邻近颅神经支配器官均有不同程度萎缩 | 鼻饲或胃造瘘,唾液分泌增多,对维持生命的食水需求淡漠,常规治疗改善症状困难。 |
3.0 中医辨证分型
舌咽神经痛、吞咽障碍的原因不同,轻重不同,治疗后的结果不同。舌咽神经痛多归于咽痛。吞咽障碍古代医家只是根据不同表现轻重,归于“关格”,“喉喑”,“多涎”等范畴,早期病变配合中医辨证分型。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又是多条经脉经过之处,因此,其病变多与肺、脾、肝、肾有关。基本辩证分型如下。
3.1风火上扰,咽喉不利。咽喉疼痛,时作时至,或如针刺,或如刀割,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3.2 气虚血瘀,肝胃气逆。咽喉疼痛,或吞咽不利,时欲呛咳,气短神疲,心烦易怒,稍急进食水则呛,舌淡红,边尖或有瘀点,或有齿痕,苔薄白 ,脉缓,或沉细。
3.3气阴两虚,阴津亏乏。进食水呛咳,吞咽困难,气短神疲,口干欲饮,形瘦肉萎,唇舌色红,舌面口唇干燥,苔薄或少苔,脉细数。
3.4 肺脾气虚,阳虚内寒。进食水呛咳,吞咽困难,气短神疲,口多涎沫,时时欲唾,四肢不温,肌肉萎软,舌淡暗,多齿痕,舌苔水滑,脉沉弱、细数。
4.0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吞咽障碍完全恢复经口进食,正常饮水无呛咳;
显效: 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临床分级缓解达2级;
有效:吞咽障碍有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009年10月起草,2012年修订)
本文是杨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