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性肠病癌变-发生在身边的例子
在上一篇《炎性肠病会发生癌变么?》中,我们介绍了炎性肠病癌变的几率,危险因素,以及预后等情况,文中列出的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这次介绍2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让我们更直观的去了解现实情况。
患者1,50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中带血,腹泻,大便次数平均10余次每日,行肠镜检查,结果考虑溃疡性结肠炎。此后20年,于当地医院规律服药治疗,但症状控制不佳,病情反复加重,偶有便血。于18年5月份,因排便次数和大便带血情况再次加重,就诊于我院,行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距离肛门17cm可见一球状肿物,阻塞肠腔;8-15cm见不规则肿物,环绕肠腔1/2-4/5周,表面黄苔易出血;病理回报示:(8-15cm)管状腺瘤,腺体成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17cm)异型腺体,结合临床,腺癌不能排除。给予口服药物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转治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肛门切除、回肠造瘘、双附件切除。术后病理:结肠多部位高-中分化腺癌,部分粘液腺癌,小灶性呈印戒细胞癌,侵及肠壁全层。患者术后完成化疗,于术后1年半因广泛转移不治去世。
患者2,25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痛、腹胀,便后疼痛缓解;并伴有腹泻、血便等症状,呈鲜红色,每日最多排便10余次。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此后10年间,症状反复发作,常有便血,未进行规律治疗。患者入院前2个月腹部疼痛较前加重,呈持续性疼痛。行肠镜检查示:20cm处肠腔粘膜重度充血水肿,肠腔狭窄难以进镜。予以美沙拉嗪、激素等对症治疗,症状较前未见明显好转。于18年10月份,于我科住院,行IPAA手术。术后病理:结肠高-中分化腺癌(距下断端14cm处)侵及肠壁全层。患者术后定期复查,目前未发现明显复发征象。
以上两名患者在相隔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相继被确诊,患病率可见一斑。仔细看,会发现两名患者的共同特点,就是患者病情长且炎症控制不佳,病情反复发作,这也同上篇文章讲到的相一致,随着患病年限延长和炎症控制的不佳,癌变的几率相应增加。不仅仅是这2名患者,很多患者有着相似的情况,这离我们很近。下次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炎性肠病癌变的预防、监测、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是刘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