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刚 三甲
刘刚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肛肠外科

ctDNA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1761人已读

ctDNA,即循环肿瘤细胞DNA,是肿瘤细胞通过坏死、凋亡或分泌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DNA。通过检测ctDNA,即可实现肿瘤的早期筛查,术后或治疗后监测。是目前癌症治疗中的新型的有力检测工具。已在多种癌种中得到应用。下面介绍一下ctDNA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1623679568718549.png

1.ctDNA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评估及肿瘤残留监测

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特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难免会有肉眼不可见的病灶残留或者转移,这些微小的病灶我们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MRD)。这些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ctDNA为检测这种微小残留病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研究表明,178例未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有14例术后可检测到ctDNA阳性,其中11例(79%)在中位随访期27个月内复发(HR=18);在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3/44例患者在辅助化疗完成时可检测到ctDNA,所有患者在化疗完成后11个月内均有疾病复发。(HR=11)。由此可见,当ctDNA可很好评估根治术后的肿瘤微小残留,并可进一步指导患者治疗。

2.ctDNA用于评估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系统治疗的响应

目前, CT成像和CEA水平是被用来监测结直肠癌疾病状态的常规手段。但是CT检查会受到设备及判读者水平的影响,而血清CEA水平可能只在70-80%的患者中有所升高。ctDNA分析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的进步,使得实时跟踪肿瘤动力学成为可能。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n=82),一线或二线化疗后,ctDNA浓度降低80%与客观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的改善相关。因此,ctDNA有望成为检测中晚期结直肠癌系统治疗疗效的手段。

3.ctDNA用于动态监测抗EGFR抗体治疗

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的继发耐药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继发Kras基因突变。Yamada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抗EGFR抗体治疗的一组病人,ctDNA中检测到Kras突变甚至在影像上显示进展的前三个月。西妥昔单抗的耐药除了继发Kras基因突变外,还与继发MET/HER2基因扩增有关。有研究表明,在西妥昔单抗的耐药病人中,ctDNA检测到有22.6%的病人存在MET扩增,HER2的扩增也与之类似,达到22%的比例。

ctDNA检测具有非侵入、特异性高、敏感性高、以及能够全面反映肿瘤异质性等优点,在预测化疗疗效和临床预后,全面准确提供患者体内不同肿瘤的信息,检测肿瘤耐药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与检测成本的下降,ctNDA有可能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刘刚
刘刚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肛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