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无痛性心梗
无痛性心梗(Painless myocardial infarction,PMI),其全称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无典型的心胸骨后剧烈持续性疼痛或心前区压榨窒息样疼痛,甚至完全无症状。因其症状隐匿,不容易被发觉,因此危害很大。
无痛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因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受到损害,对因心肌缺血所致的痛觉感应性降低或缺失,在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时往往没有典型的心前区剧痛、压榨感或频死感,而仅表现为胸闷、憋气,容易被忽视以至于错失救治良机,甚至造成猝死等严重后果。
心肌梗死的原因是血管堵塞,心肌缺血、坏死
临床上,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一直没有明显的冠心病症状,但突然发生了心肌梗死,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让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任何征兆,心脏血管在逐渐阻塞的过程中,身体没有发出明显的警示信号,而延误了早期治疗,这是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导致的后果之一。这类患者的特点是:在发生心肌缺血时,心绞痛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感觉不到疼痛,仅仅表现为气短、乏力、呼吸急促与短暂的心慌、心悸,应该引起重视。当然,无痛性心肌梗死并非是糖尿病所特有,其它心脏疾病等也会引起。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CAN患病率约为16.6%-20%;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或代谢综合征患者也会出现CAN。40-70岁1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增至38%,2型糖尿病患者中增至44%。
CAN临床表现多样,如心悸、乏力、头晕、汗出、视物发花,甚则晕倒,直立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猝死。无痛性心梗是最严重,危害最大,容易发生心脏骤停或猝死。
糖尿病可以全身慢性血管和神经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若出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① 年龄大于40岁,尤其是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基础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② 中年以上,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低血压、休克者;③ 突然意识障碍、晕厥、抽搐、偏瘫者;④ 突然出现恐惧、紧张、烦躁不安或极度疲劳者;⑤ 突然心悸、心慌伴恶心、呕吐者;⑥ 突然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伴大汗淋漓者;⑦ 在慢性支气管炎感染基础上,突然胸闷、气短、喘憋加重者;⑧突然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大汗、血压下降者。
总之,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神经病变的症状隐匿,不典型,所以危害更大,日常在自我管理中要注意保暖防寒,运动适度,饮食清淡,防止情绪波动,戒急戒怒,戒烟禁酒,不熬夜,保持合理体重,管理好血糖、血压、血脂,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早识别,及时就诊。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从管理好血糖开始
本文是陈世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