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需要做CT和磁共振检查?我为什么不是直接做PET CT检查?
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病痛。生病了去看医生,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检查。有时候做了B超还要做CT,做了CT医生又要求做磁共振。病人总是在问,这么多检查做哪个好?医生为什么不是直接给我做最好的检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简单普及一下一些常见检查技术的原理和作用,比如B超,CT和磁共振。这些可能是病人最熟悉的检查,他们都是做什么的?各有什么利弊?如何选择?
先说B超。B超本质上是一种超声波,声波在不同的介质间传导时会产生回声。B超检查的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回声不同,来判断正常组织和病灶的性质,就好比在正常的肝脏里产生了肿瘤,超声在经过肝脏组织到达肿瘤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的回声。
再说CT。简单来说,CT就是利用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能力的不同,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出异常的组织。这相当于把人体组织切成一个个薄片,就像切萝卜一样,每切一次,仔仔细细的看一次,研究一下有没有异常。CT可以把人体组织切成1cm 的薄片,也可以切成0.5cm。越薄精确度就越大。举个简单的例子,人体的肿瘤就像在馒头里藏了一颗沙子。X线可以透射馒头,发现沙子,但是仅仅是平面效果。也就是仅仅在一个平面上,只知道在馒头中间有沙子,并不知道在馒头里面多深的位置,有时候甚至由于重叠效果,厚厚的馒头挡住了小沙子,这时候就需要CT。
接下来就是磁共振。磁共振机器就是一个大磁场。磁共振就是利用磁场对人体组织不同病理状态下对磁场的反应不同,来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尤其是肿瘤组织。通常情况下,磁共振检查结果对判断是否是肿瘤病变有更好的判断能力,但是对组织的精细结构的判断,就没有CT那么精准,所以医生会要求你又做CT又做磁共振。
最后是PET CT。PET的诊断离不开一种叫18F-FDG的试剂。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会参与到我们的新陈代谢。不同的组织它的代谢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FDG的吸收能力不同,肿瘤组织的特点就是代谢旺盛,会吸收大量的FDG。通过PET-CT显像则可显示出全身的代谢图像,在图像中表现为光亮聚集的地区就是肿瘤病灶。PET检查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首先就是扫描层面的问题,扫描整个人,层面相对比单独扫一个器官要粗略很多,一些细小的问题可能被忽略。另外,即使看到病灶,由于扫描的精确度问题,也仅仅可以定位病灶的存在,对于其具体性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项扫描。
最后一个问题,医生为什么给你开了这么多同类的检查,为什么不直接做最好的那一种?
医生判断患者适合哪一种检查来判断疾病,需要从检查的特异性、准确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量。看过上面的内容就会知道,每种检查侧重点不同,常常需要通过多种检查综合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检查的选择也不同,举个例子,胆囊结石可能在ct上是不显影的,但是在B超上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回声,因此对于一个胆囊结石的病人来说,B超检查又廉价又可靠。但是一些长期胆囊结石没有及时治疗的病人,可能胆囊已经产生了早期的肿瘤,这个时候B超检查就无能为力。所以有些胆囊结石的病人医生会要求又做B超又做CT检查,甚至会做磁共振,这并不是过度检查。再举个例子,对于一个肝脏的早期肿瘤,因为肝脏的范围对B超探头来说太大了,欠缺经验的医生很可能会漏诊,这时候因为CT或者磁共振是以固定的程式固定的间距去检查病人,所以肿瘤就无处遁形。同样对于肝脏的肿瘤,CT和磁共振检查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存在谁比谁先进的问题。Ct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肿瘤和周边组织血管的关系,而磁共振可以更灵敏的发现那些可能存在的周边小病灶或者早期的病灶。
本文是章爱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