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涵 三甲
王涵 副主任医师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

古人也做白内障手术? 是真的!

1674人已读

大家都知道,白内障是一种老年病。換句话说只要活得足够长,一定会得白内障。现在人发现白内障那好办了,做个手术就行,置换一个人工晶体。

但是在古代,在眼科手术没有问世的年代, 人们也会患白内障。我们所熟知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这位老人家就在古诗里写过他自己得了白内障的亲身经历。

1631059698494986.jpg


有诗道: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前四句,讲了白内障的症状,视物模糊,看啥都朦朦胧胧,即便晴天,看东西也像是隔着一层雾。接下来八句,白居易讲了自己的就医经历,但是效果却是一般。“眼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大夫还劝他戒酒,道侣友劝他退休。

白居易平时还研究眼科专著。桌上放的书就是眼科专著《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要用金蓖来除眼中的障翳。白居易活了75岁,在古代这算是高寿。有考据说他40多岁就得了眼疾,就是白内障。在这首诗的后面,提到了“金篦刮眼”,这种方式就是一种古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叫“金针拨障”,现在普遍认为这种手术方式是由印度人发明,跟随佛教传入中国。

白居易的至交好友,也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赠眼医婆罗门僧》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印度施行种姓制度,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婆罗门”呢就是古印度4种姓中最高的种姓,是通晓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盛产祭司与学者的阶级。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看朱渐成碧”可能是白内障引起的色盲,“羞日不禁风”是指患眼怕见强烈的阳光,禁受不住风吹。最后两句就更直接了:医生用你的金术,为我治病吧。


1.jpg

那么这个“金针拨障”是咋做的呢? 角膜缘外4-5毫米处,针头进入虹膜之后,晶状体之前的部位,然后继续前进,使针经过虹膜之后、晶状体之前,进针指向瞳孔,将整个自内障拨下。把混浊的品状体剥掉,混浊的品状体掉到了玻璃体里, 在当时,这种外科手段是非常非常先进的,眼前的白内障被去除,患者可能会有然开朗的感觉。此时的眼睛呢,是无晶体眼状态,高度远视状态,视觉质量是非常差的。实际上在80年代。这种手术方式也依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毛主席就是接受了这种手术方式。

当然了医学发展到今天,自内障手术技术经过很多轮的升级,现在的人再不用像古代人那样,等待印度来的僧人给自己在无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了。无痛,甚至不需要住院,就能完成将混浊晶状体置换成透明人工晶体。

怎么样,感受到作为现代人的幸福了吗?

2.jpg



王涵
王涵 副主任医师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