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胡群超
胡群超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放疗科

乳腺癌放疗期间皮肤副反应处理:一二三,齐步走~

2270人已读

放射治疗,有一个民间“曾用名”,叫做“烤电”。

早年受到放疗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涉及浅表部位肿瘤放疗时,皮肤反应通常较大。

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照射区域皮肤红肿、发黑,甚至破损感染


放疗引起的皮肤反应,与患者的治疗体验、生活质量都息息相关。

那么,药物预防放射性皮炎有必要吗?

不看广告,看疗效!

给各位患者朋友列举一些研究结果,以供参考:


1. 芦荟胶 vs. 安慰剂(即无特殊治疗)

上世纪90年代,有两个大型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针对乳腺癌放疗期间采用皮肤防护剂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主角是芦荟胶。结果提示,乳腺癌患者放疗时采用芦荟胶与不进行特殊处理,两者皮肤反应没有差异。而部分患者可能对芦荟胶中的某些成分敏感性有差异,会出现接触性皮炎。

2. 芦荟提取物 vs. 婴儿爽身粉

一项来自加拿大多个肿瘤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纳入248位接受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主要比较了芦荟提取物、婴儿爽身粉对放疗急性皮肤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芦荟提取物或其他皮肤乳膏并不能显著减轻皮肤反应,而爽身粉制剂可以改善皮肤的干爽程度,减少汗液,从而减少湿性反应。

3. 比亚芬 vs. 常规皮肤护理

比亚芬是一种促进皮肤损伤愈合的外用制剂。上世纪90年代经过美国FDA批准,可用皮肤破损的外用治疗,促进局部愈合。一项来自美国NCI的临床研究,分析了放疗期间使用比亚芬和其他水乳制剂及常规皮肤护理时,乳腺癌患者出现2-3度皮肤反应的比例。结果发现,三者没有显著的差异。当然,在这个研究设计中,常规皮肤护理组的患者接受了除比亚芬以外其他多个不同的乳液制剂,只有16%的患者没有采用任何外用药物。简单来说,就是难以就此确认明确有效的预防放射性皮炎药物。

4. 湿润烧伤膏 vs. 比亚芬

161位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预防性采用皮肤外用药物:一组外用Mebo(β-植物甾醇)薄荷烧伤膏,一组采用比亚芬软膏,治疗期间每周观察并评价皮肤反应。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发生2-3度皮肤反应的比例没有差异。但采用Mebo软膏的患者,其皮肤瘙痒或疼痛的程度较轻,这可能与其中含有的薄荷成分有关。


一切的改善,重点都源于放疗技术的进步!

随着乳腺癌保乳手术率的提高,很多女性在肿瘤安全治疗的前提下,获得了器官保留的机会,同时获得更多心理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支持。

乳腺癌放疗技术的进步,从原来二维治疗,跨入调强放射治疗时代。乳腺癌大分割(+同期加量)放疗、部分乳腺照射及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等多种放疗方案的选择,让更多适用新技术的患者在获得相同疗效的基础上,实现了更短疗程、更轻皮肤副反应的目标。

那么乳腺癌放疗期间,皮肤反应到底要如何处理呢?

简单总结为三点:

第一,保持放疗部位皮肤清洁、干爽。尤其是夏天到来以后,人体散热出汗、近腋窝的皮肤更需要轻柔擦拭、吸去汗液。

第二,建议贴身穿着的衣物为全棉质地,亲肤柔软为宜。内衣的尺码应贴身,但不紧勒,放疗期间不要穿着带钢圈的胸衣。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摄入,适量活动,不吸烟,保证充足的睡眠。放疗期间每周至少面诊一次,便于医生及时评估皮肤等各项反应。通常,不需要预防性外用药物或药膏。如遇皮肤反应明显,如红肿程度严重,甚至出现局部破溃,伴有渗液,则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进行皮肤病损处理。

参考文献:

1.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6 Sep 1;36(2):345-9.

2.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 Dec 1;48(5):1307-10.

3. Clin Breast Cancer.2015 Jun;15(3):181-90.e1-4.

4. Am J Clin Oncol.2018 Dec;41(12):1257-1262.

5. Clin Breast Cancer.2018 Oct;18(5):e825-e840.


胡群超
胡群超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放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