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祥宇 三甲
王祥宇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普外科

早诊早治,远离肝癌

963人已读

本文转载自2021年4月19日《劳动报》“医聊科普”栏目

肝癌在我国素有“癌中之王”之称,既因为其发病率高,更重要的是肝癌早期时很难被发现,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那么,为什么我国肝癌发病率会如此之高呢?

肝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诱发肝癌的最主要因素。我国有超过1.2亿的乙肝病毒和约4千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2%~10%的肝炎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其中3%~6%又最终发展为肝癌,这就是常说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mmexport1620054021796.jpg

长期饮酒(酒精性肝病)

俗话说“小饮酌情,狂饮伤身”,虽然饮酒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却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而肝硬化又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同时,如果慢性肝炎患者再大量饮酒,就会更快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mmexport1620054027109.jpg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脂肪肝患者的比例在急剧增加,而大部分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疾病密切相关。脂肪肝会导致肝损伤,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mmexport1620054030541.jpg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在我国部分地区粮食及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严重,也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发霉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致肝癌物质,可以通过引起细胞错误地修复DNA,导致严重的DNA突变而诱发肝癌。

mmexport1620054034101.jpg

家族遗传病史

虽然目前认为,肝癌更多的是后天病因引起,但是一些肝癌易感基因却可以通过家族遗传而增加肝癌的易感性。因此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的风险因素。

科学预防可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在明确了肝癌的病因以后,针对病因进行科学的预防则可以有效的降低肝癌的发生率。遗憾的是,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真正做到科学预防的患者却在少数。更多的慢性肝病的患者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一种是过度焦虑型,整日活在肝癌的阴影中,甚至病急乱投医,过度治疗。另一种是“过度佛系”型,得了肝炎也不在意,既没有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没有改变生活习惯,更没有规律的进行复查,临床上发现的大部分初诊时已是晚期的肝癌患者都是这种情况。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呢?要做到科学防治肝癌,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针对病因,积极预防;规律体检,早诊早治。

防治肝炎最关键

对于肝炎病毒的感染,防和治同样重要。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手段。目前,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已经普及。而对于已经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慢性肝炎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肝病门诊就诊,进行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并定期复查。目前来说,丙肝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根治的,而乙肝虽然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根治,但是现有的药物可以最大程度抑制病毒复制,尽可能地延缓肝硬化的发展速度,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几率。

健康饮食勤锻炼

首先是要控制饮酒,尤其是对于存在任何病因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其次,不吃任何发霉的食物及存在污染的饮用水;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治脂肪肝。轻度的脂肪肝,通过控制体重,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一般都能有所好转。而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则需要到肝病门诊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mmexport1620054037286.jpg

定期检查莫松懈

对于存在慢性肝病或者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到正规的肝病科或肝胆外科门诊进行定期随访,并且根据风险程度来决定随访的内容和频率。一般来说,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建议每半年采用腹部超声及血清甲胎蛋白,必要时可以做肝脏增强磁共振或增强CT等检查。对于直系家属中有人患有肝癌(即有肝癌家族史)、或肝硬化结节等别认为更高危人群,常规筛查每3个月1次,加强筛查每6个月1次。

对于广大慢性肝病患者来说,一方面通过针对病因的科学预防,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另一方面建立规律复查的意识,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通过以上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癌中之王”也将变为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


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外科主任 教授 钦伦秀

主治医师 博士 王祥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祥宇
王祥宇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