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祥宇 三甲
王祥宇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普外科

肠癌肝转移无症状原发灶切不切

445人已读

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尤其是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原发灶与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75%~90%的患者存在无法切除的转移性病变。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对于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病例,没有症状的原发灶还要切除吗?这也成为肠癌治疗中长期以来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切”在20年前被普遍接受

在有效的系统化疗及靶向治疗手段出现之前,晚期肠癌的全身治疗手段非常匮乏,因此,切除无症状原发灶的做法在20年前曾风靡一时,其初衷是避免疾病进展造成的梗阻、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据统计,2000 年以前,美国有 2/3 的 mCRC 患者接受了原发灶切除的手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化疗方案以及靶向药物的问世,mCRC 的系统治疗取得重大进步,实现了对部分晚期疾病的长期控制。而肠道支架的普及,也为部分晚期肠癌引起的梗阻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案。

系统治疗降低“切”的必要性

那么是否可以在不切除原发灶的情况下,通过系统治疗对原发灶达到有效控制呢?实际上,即使在靶向药尚未应用于 mCRC之前,就有研究发现初始接受系统化疗的患者后续梗阻、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原发灶切除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而当靶向药物广泛应用于 mCRC 后,2012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对于初始无症状的 mCRC,不进行原发灶切除而立即开始mFOLFOX6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全身治疗,仅有 11.6%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因为原发灶症状而不得不接受原发灶的切除,这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这说明在现代化疗及靶向治疗过程中,原发灶无症状的mCRC 患者后续发生原发灶症状的可能性正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原发灶切除本身也可能引起更多手术并发症,继而可能延误甚至丧失宝贵的系统治疗时机。因 此,通过原发灶切除来预防晚期肠癌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开始受到质疑。近年来,美国国立癌症网络、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发布的权威指南,均不推荐对于转移灶不可切除的 mCRC 患者的无症状原发灶进行切除。

新证据支持“不切”为优选

近年来,支持对无症状原发灶进行切除的声音仍然存在,其依据来源于近年来发表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与不切除原发灶而行全身治疗的 mCRC患者相比,切除原发灶后进行全身治疗者的总生存期有明显提高。上述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结论证据级别不高。

针 对 这 个 长 期 悬 而 未 决 的 问题,2012 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2021年,日本和欧洲的两项研究终于正式发布了其研究结果。

这两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针对转移灶不可切除而原发灶无症状的 mCRC,切除原发灶不仅无益(不能带来生存获益),而且有时是有害的(化疗耐受性降低、短期死亡率升高)。而具体到初始肝转移灶不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患者,尤其是肝脏局限性转移的患者,从整体治疗策略的角度考虑,对于转移灶的控制以及通过转化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已成为重点。因此,对于无症状肝转移灶不可切除的患者,尤其是潜在可切除的患者,应首选转化治疗,争取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外科主治医师 博士 王祥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祥宇
王祥宇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普外科